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老齡化步伐加快考驗社會養老建設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5日 15: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王 淼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我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已達1.67億。專家表示,面對養老服務供求失衡的矛盾,必須採取跳躍式的發展方式

  以前,如果有人談到要把老人送到養老院,肯定會受到周圍一些人的指責。但近日《新京報》的一則報道卻展示了這樣的圖景:作為北京“標本”養老院的北京某公辦社會福利院,目前有1100張床位,後面排了7000多人,“老人要住進來,至少得等10年”。

  目前,我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已開始陸續進入老年期,人口老齡化呈現出獨生子女父母老齡化的新趨勢,社會正逐步進入“獨子養老”時代。據統計,我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已達1.67億,超過日本人口總數。再過30年,我國的老齡人口將達到4億,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面對悄然來臨的老齡化社會,我們似乎還沒有準備好。全國老齡辦副主任閻青春指出,面對養老服務供求失衡的矛盾,必須採取跳躍式的發展方式,改革現行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真正實現政事分離、政社分離,讓全社會更多的資源多多投入到養老服務的建設中。

  未來養老要靠社會保障

  “我不想去養老院,哪兒也不如家自在。”家住海淀區白堆子社區的徐奶奶説起養老院還是非常抵觸。

  徐奶奶已經80多歲了,由於患有多种老年性疾病,每天只在早晨出來曬一會兒太陽,其餘時間都在屋子裏度過。由於身體不好,兩個兒子輪流陪著老人。大兒子告訴記者,由於老人現在脾氣不太好,保姆往往幹不長,現在他們兩兄弟都50多歲了,還要上班,每天都熬得筋疲力盡。但尊重老人意願,他們還是沒有把徐奶奶送到養老院。

  據了解,居家養老仍是我國養老的主要模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90%以上的老年人屬於居家養老型。然而,我國大部分地區只有家政服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務還遠遠談不上。

  “居家養老服務的缺失,是家庭養老功能弱、社會化服務沒有跟進的結果。”閻青春分析,當前家庭結構發生變化,一對夫婦要養4位老人和子女,普遍心有餘力不足,急切需要社會來支持供養。另外,空巢化現象加劇,使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不斷弱化。目前,全國空巢老人達到一半。

  北京大學人口所教授、老年學研究所副所長穆光宗認為,居家照料因為缺乏“應急的生存風險控制機制”,所以只適宜於健康的、有配偶、有家人、有保姆的老年人。但問題在於高齡化、空巢化和病殘化。從人口發展態勢看,老年人口和老年人子女對機構照料的潛在需求很大。

  對於正在發生的養老模式轉變,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唐鈞指出,“我們現在談養老保障的時候千萬不要以為家庭還能保障,一定要靠社會保障,國家有責任來做好保障事業,國家要真正用心去辦養老機構才行。”

  唐鈞預言中國的老齡化在2035年~2040年會達到最高峰,那時三個人裏面有一個人是60歲以上的,四個人裏面有一個人是65歲以上的。

熱詞:

  • 養老服務
  • 養老模式
  • 養老保障
  • 老齡化社會
  • 社會養老
  • 養老機構
  • 社會福利院
  • 標本
  • 居家養老
  • 空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