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多地過半PM2.5監測點在公園 "公園數據"遭質疑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4日 11: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PM2.5(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可入肺顆粒物)又吸引了人們的眼球。這一次,是因為監測選址、布點問題。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正在陸續開展PM2.5監測。在廣州、南京等地目前公佈的監測點中,超過一半位於學校、公園裏,引起公眾質疑:這些監測點測出的數據,是否會掩蓋真實污染狀況?

  對此,南京市環保專家回應説,從試點監測的結果看,PM2.5在區域分佈上差異並不大。因為它的粒徑相當於人類頭髮絲的1/20,可以持續懸浮在大氣中並傳輸很遠。廣東省環保廳官員則表示,PM2.5濃度通常是一處高,到處都高,沒有地方可以倖免,或者一處低到處都低。

  這樣的回應,恐怕難以讓人信服。畢竟此前PM2.5隻是小範圍試點監測,未必規範、準確,難以作為現在監測布點的科學依據。而且,“很遠”到底是多遠,是幾公里、幾十公里還是幾百公里?從公眾的實際感受來看,即便PM2.5能在大氣中傳輸較遠,但總體感覺主城區和遠郊區、交通主幹道和公園綠地,空氣質量差別很大。

  專家們還沒有拿出有説服力的PM2.5監測數據,那麼,我們不妨看看PM10(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於10微米的顆粒物,也稱可吸入顆粒物)的實際情況。

  以飽受灰霾困擾的北京為例。根據北京市環保局4月26日公佈的空氣質量日報,空氣質量達到“優”的監測點,全部為遠郊區生態環境較好的地方,如密雲水庫、昌平定陵、海淀北京植物園,而城市中心區的空氣質量明顯差一大截,只達到“二級”。空氣污染指數最低的是密雲水庫(14),最高的是通州新城(87),後者是前者的6倍多。通州新城的首要污染物是PM10,其中就包括了PM2.5。如果密雲水庫和通州新城同時監測PM2.5,二者會“差異不大”嗎?

  城市有工業區、居住區、生態涵養區等不同的功能區,功能區之間空氣質量可能差異較大。但一些城市的PM2.5監測數據表明,就在同一個功能區內,車流量大的交通主幹道和綠樹環繞的公園、學校,監測結果也有不小的差別。

  環保部部長周生賢曾表示,“必須把人民群眾對環境的切身感受與監測數據統一起來。要避免出現‘兩張皮’,人民群眾深受污染之害、苦不堪言,而監測數據喜氣洋洋、自説自話。”現在,一些地方開始監測PM2.5,這是一個值得肯定的進步,但選址布點就有疑問,讓人們為環境數據能否不再“自説自話、霧裏看花”捏把汗。

  一些地方政府領導或許擔心,PM2.5監測數據太難看,市民不答應,城市形象會受損。實際上,對PM2.5問題的嚴重性,大家已經心知肚明:按照我國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進行評價,許多城市將長期面臨空氣質量超標局面,其中PM2.5超標問題最為突出,治理需要很長時間。百姓希望看到的是或許超標難看、但真實準確的PM2.5監測數據,因為,沒有準確無誤的數據,就難以對環境質量作出客觀評估,環保就會變成“瞎子”、“聾子”,科學有效的環境決策、環境治理也就無從談起。

  在充分尊重民意、鼓勵公眾參與的基礎上,開展PM2.5監測布點、選擇合適的監測設備和方法,才能保證監測數據的公信力。目前,國家技術規範對PM2.5監測布點沒有要求公示,但進行公示,公開徵求民眾意見,或有必要。一些省、市的環保部門,已經表示將對PM2.5監測布點予以公示,這是一個讓人高興的消息。

熱詞:

  • 監測點
  • 公園綠地
  • 首要污染物
  • 監測數據
  • 聾子
  • 瞎子
  • 密雲水庫
  •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 交通主幹道
  • 可吸入顆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