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扶貧要重視“扶文”“扶智”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4日 04: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吹響了向文化強國進軍的新號角。對於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現代化國家,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不僅為發展繁榮社會主義文化,而且對做好扶貧開發工作同樣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當前,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貧困地區的文化發展繁榮,是整個社會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離不開貧困地區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文化扶貧就是在總結以往扶貧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旨在通過文化的渠道,運用文化的力量,整合文化資源,開發文化實力,不斷提高貧困地區和扶貧對象自我發展能力,幫助貧困地區人民實現脫貧致富,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因此,文化扶貧本質上是對貧困地區文化軟實力的扶持與提升。我們要通過文化扶貧,使貧困地區資源富有而經濟貧困的狀況得到顯著改善,文化軟實力得到顯著提高,使各民族優秀文化在當代文化創造中呈現嶄新風采。

  文化扶貧是一個涵蓋面很廣的概念,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有形的開發,即文化産業的整合與打造,二是無形的潤澤,即對人實施“扶智、扶文”,進行文化(智力)的滲透、啟迪和滋養。“扶貧”主要是“扶人”,直接對像是貧困主體,而“扶人”主要又是在於提高人的素質。人的文化底蘊增強了,綜合素質提高了,就能從根本上奠定自我發展的根基,增強發展的內動力和可持續力。

  從實踐看,通過文化扶貧,貧困地區的農民開闊了視野,增強了致富本領,對其經營項目的理解、運作能力和運用民主法治能力都得到明顯提高,這就為其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營造“造血”機制提供了有力支撐。可以説,這是所有扶貧措施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它不僅是現階段扶貧的上策,也是農村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良方。

  民生不僅僅是衣食住行,老百姓的文化權益、文化生活怎麼去滿足,同樣是非常重要的民生問題。文化的本質是公益性,是人人應該自由享受的。人無論貧富,都需要精神上的關懷,都需要基本的文化生活。尤其在貧困地區,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度發展,農村青壯年大都外出打工,“空巢村”逐年增多。這些村子缺乏必要的文化設施和文化場所,一年到頭沒有多少文化活動。農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落後的文化生産服務水平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群眾對文化生活的期待日益強烈。

  正是適應群眾的這一新的期待新的需求,文化扶貧工作走到了前臺。文化扶貧是堅持以人為本、造福群眾的事業,它既通過文化産業的開發提升貧困地區群眾的文化品質,又通過文化服務滿足群眾基本文化需求,既努力把貧困地區的特色文化“推出去”,又盡力把外面的多彩文化“送進來”,形成二者的良性互動。這些年,各級黨委政府在考慮民生的時候,充分考慮群眾的文化生活和文化創造,體現了我們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

  (作者係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副會長)

熱詞:

  • 扶貧開發工作
  • 扶貧經驗
  • 文化扶貧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 貧困地區
  • 扶人
  • 造血
  • 軟實力
  • 建設社會主義
  • 文化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