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三高四低”梗阻北京交通 車速或低於15公里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3日 17: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09年7月13日,一場暴雨造成京城城市路網平均速度僅16.3公里每小時,這是目前北京路網速度的最低值。而如果不採取措施調控,繼續維持數量高增長、使用高強度等“三高四低”現狀,到2015年全市路網平均速度可能比這還低。

昨日,負責編纂北京交通“十二五”規劃的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廣召能手,為北京交通把脈支招。

趨勢 2015年開車一小時跑不到15公里

昨日,北京交研中心主任郭繼孚展示一些數據:如果北京不採取相應措施,按照現有形勢發展下去,到2015年,本市常住人口總量將達2000萬人,突破城市總體規劃(2020年)1800萬人目標。這意味着市民出行總量迅速膨脹,日均將有6200萬人次出行,平均出行距離11公里,增加12%。相當於,六環內每天多18%的人與您分享現有道路和公共交通。

中心城路網實現規劃最大規模時,北京可容納全市機動車保有量670萬輛。預計2015年,機動車保有量可能達到700萬輛,大大超過路網最大容量。“而當時中心城區道路網尚未實現規劃的最大規模,如不採取措施調控和引導機動車使用,路網平均速度將低於15公里/小時,擁堵指數達到9.5以上。”郭繼孚説。據了解,15公里/小時跟業餘馬拉松運動員跑步速度差不多。

問題 “四低”造成交通“三高”

北京的交通“三高”顯著。首先高速增長,從300萬輛到400萬輛,東京實現這一變化用了12年,北京僅用了2年7個月,明年初有望突破500萬輛;另外北京機動車是全球“最累”的,年行駛里程為東京的2倍,屬高強度使用;最後,與世界城市普遍的機動車保有量中心城區低,外圍高的分佈態勢相比,北京市400多萬輛機動車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集中在六環範圍內,高密度聚集。更重要的是,國外大城市中心區合理引導小汽車使用,小汽車出行比例從中心區向外圍遞增。而北京中心城小汽車出行比例在35%以上,與近郊區小汽車出行比例相當。

郭繼孚分析,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本市購買車輛的門檻低、小汽車使用成本低、綠色出行意識低、替代出行方式服務水平低等“四低”。

“四低”還給北京造成了其他問題。比如由於北京買車幾乎沒有任何限制,而在部分國際大城市買車前需提前購買停車位。目前,本市四環以裏小區街道佔道停車日趨嚴重,按照城市相應規範測算,即使新小區停車數量也幾乎超標一倍。這勢必造成便道和自行車行駛的空間嚴重被擠佔。通過調查,44%開車出行距離低於5公里,而這個距離完全可以通過步行和自行車解決。大家舍綠色選擇開車的理由是因為開車成本僅2.5元每小時,遠低於上海和廣州等。

另外,由於市軌道交通線網密度低、地面公交運行速度慢、換乘不便,步行、自行車出行環境不斷惡化,也成為誘發家庭購買小汽車的主要原因。

建議 因地制宜引導小汽車使用寫入“十二五”

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將是未來北京交通降“高”的重要舉措。比如,城內應解決地鐵覆蓋不夠,路網密度過低,很多地方公交車通不進去的尷尬,將目前支離破碎的公交專用道打通,連接成網。城內外的銜接上,可以效仿許多知名大都市圈,建立市郊鐵路網,大站快跑,與開車進城比速度。

北京是多中心、高度聚集的城市,潮汐現象非常嚴重,比如目前早高峰從南向北每個通道都是擁堵的。可以全盤考慮交通與土地利用,從源頭打破堵點。

同時,郭繼孚建議,未來,本市應因地制宜合理引導小汽車使用,倡導綠色出行建設宜居城市。(記者 劉冕)

三高

機動車數量高速增長

高強度使用

高密度聚集

四低

買車門檻低

小汽車使用成本低

綠色出行意識低

替代出行方式服務水平低

- - - - - - - - - - 分頁符 - - - - - - - - - -

專家建議

公務員為搭乘公共交通做表率

“英國交通大臣上下班乘坐地鐵的報道令人印象深刻,所以我建議公務員等乘公共交通出行。”論壇會上,北京大學教授鄭也夫建議,有了切身體會,才能更快地解決問題。

儘管北京公共交通數量已是世界上數一數二,但人均每日使用公共交通狀況僅為香港的56%。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實驗中心主任殷強介紹,日本幾乎所有公務員都搭乘地鐵等公共交通出行,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不妨按種類分車道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實驗中心主任殷強就近期京藏高速擁堵一事發表看法:送菜的、運瓜的、拉煤的,大車、小車混在一起,堵在一起。如果把貨車和小型車嚴格區分開來,分路走,相信路會通暢得多。除了公交專用道,專家還建議因時開放部分道路路權。比如早晚高峰,南北通透的小區或者非保密單位暫時開放大門,疏導交通快速通過。

以錢遏制用車次數

目前,市民出行時間長,達到69分鐘。而為了達到1小時通勤的目標,專家紛紛建議以經濟杠桿進行調控。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直言:“應用錢遏制機動車使用次數。”

新華社北京分社副總編宗煥平表示,不妨嘗試增收擁堵費或者提高中心城區停車費等方式,遏制市民頻繁使用機動車。

軌道出行仍為首選

上海交通發展研究所所長陸錫明表示,新交通體系應該把軌道交通、小汽車、公交、出租車等各種交通出行方式綜合銜接起來,相互扶助。建議短途步行、中長途乘坐公交或地鐵。

相關閱讀:

堵車不“堵心” 塞車如何保持好心情?

北京5年後擁堵將超極限 單雙號限行將不起作用

治理城市交通擁堵,一“限”就靈?

熱詞:

  • 堵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