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我國每年公車支出近2000億 改革16年仍無頭緒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3日 17: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公車治理16年來,目前每年公務用車消費支出高達1500億元-2000億元。民眾期待改革的聲音更是一浪高於一浪。而已有的幾種改革模式也屢屢招怨,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去觸碰特權。分析人士稱,如果體制不改,公車改革也不可能奢望有實質性的突破。

  公務車開支有增無減

  位列三公消費之一的“公車私用”,一直是公共行政治理的一大頑疾。

  11月初,央視披露北京公務用車已達70萬輛,佔該市機動車總量的近15%。

  近日又有消息稱,國家發改委已啟動中央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調研工作,廳局級以下官員專車或全部取消。然而,國家發改委對此回應稱,近日媒體的報道是引用了今年兩會期間政協委員關於公車改革的提案。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正在起草一份關於公務車改革的聲明,近日將對外公佈,但還並沒有新的關於公車改革的文件出臺。

  如果從199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頒發《關於黨政機關汽車配備和使用管理的規定》算起,我國的公車改革已近16個年頭。然而現實是,這項改革仍沒有一個像樣的頭緒。據有關統計數字,早在“八五”期間,全國公車耗資720億元,年遞增27%,約為GDP增長速度的3.5倍。到了20世紀90年代後期,全國約有350萬輛公車,包括司勤人員在內耗用約為3000億元。在社會強烈呼籲下,公車改革在2003年前後正式啟動,各地紛紛採取了“賣公車、發補貼”的辦法。然而,汽車在政府採購物品中始終佔據前三位,2005年全國政府採購公車花了600多億元,2006年則一舉突破700億元,佔財政部預計實現的3000億元全國政府採購規模的近1/4。

  近十年來,中國財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長約20%,約是GDP增速的兩倍。這大大增強了公車的消費能力。據國家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統計局調研數據顯示,黨政機關及行政事業單位公務用車總量為200多萬輛,每年公務用車消費支出1500億元-2000億元(不包括醫院、學校、國企、軍隊以及超編配車),每年公務用車購置費支出增長率為20%以上。

  據統計,社會上私家轎車每萬公里運輸成本是0.82萬元,而黨政機關單位公務轎車則高達3萬元以上。

是福利還是特權?

  無論是從購買、使用還是事後的維修,公車都在吞噬著公眾的利益,因此,民眾期待改革公車的聲音一浪高於一浪。

  評論人士稱,倒不是民眾對公車改革格外挑剔,從“遼陽市弓長嶺區書記區長一年享受8萬車補待遇”這類公車改革之怪現狀就可看出:一些地方的車改不是為了公共財政節約行政支出,而是將公車福利直接變現,車改變成了“贖買”。通過改革,本來備受質疑的公車使用,反倒利用貨幣補貼這一政策合法化了,公共資源不僅成了“唐僧肉”,甚至還成了某些地方公車改革的一大成果。

  據了解,在絕大多數國家,對公車的配備及使用都有非常嚴格的範圍。一般只有內閣部長可以配備專車,但也僅限于執行公務。近一兩年德國、法國都曾出現政府部長因公車私用,迫於社會輿論壓力而辭職的事情。

  在我國這樣一個人民生活還遠不富裕、人均GDP排在世界百名以外的發展中國家,官員的公車消費水平卻居世界前列,數倍甚至數十倍于發達國家,其根本原因就在於特權氾濫。

  體制不改,難有突破

  近年來公車採購的反彈,無疑宣佈了歷次公車改革的失敗。為什麼每一次改革反而激起更大的反彈呢?這實際上涉及政府深層改革問題。清華大學教授孫立平曾總結,在近些年的改革過程中出現了一種明顯的傾向,即凡是涉及減福利的,改革都非常神速如國有企業改制帶來的失業下崗和高收入者的收入申報制度,而凡是涉及削特權的,都進展得非常緩慢如公車改革和官員財産申報制度。

  從已有的公車制度改革模式屢屢招怨來看,根本的原因就是沒有觸碰特權。許多“車改”模式,不僅沒有著力去“改”掉公車使用中的特權,相反,是在“車改”中用制度和政策的形式將公車使用中的特權合法化,其弊端集中體現在“車貼”的發放上。

  今年“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在接受某媒體採訪時曾經表示,對於公車私用問題,“應該管得住,必須管得住”。他講到這一點時曾強調:“我們能夠做到,最根本的是兩條:第一條就是公開透明,就要讓任何一項行政性支出都進入預算,而且公開讓群眾知道,接受群眾監督;第二條就是民主監督。”

  近年來,隨著社會各界對公車制度改革的呼喚日趨強烈,一些地方也先後啟動了這項改革。從總體上來看,由於現在乘用車社會化服務不斷完善、家用轎車日益普及,全面推進這項改革的條件已大體具備。

  國家發改委就此次事件的回應也表明公車改革已經逐漸從各地單打獨鬥的細枝末節的變革,進入到自上而下進行改革的變局,這種回應理所當然符合當下社會公眾的期待。可人們在期待的同時,卻又不乏疑問:多年行而未果的公車改革,會因為這種自上而下的變局發生根本改變嗎?

  在安邦分析人員的分析報告中,研究人員卻認為,公務車使用人作為一個利益集團,天然反對公車改革。在財政資金的使用缺乏監督和制約的情況下,公車使用改革的“雷”會不斷地打下去,局部也會下些“陣雨”,但如果體制不改,公車改革不可能奢望有實質性的突破。

熱詞:

  • 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