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市政府副秘書長周正宇接受媒體採訪。張斌 攝
昨天首輪搖號舉行後,對於市民較為關心的搖號程序改進、搖號政策調整等問題,市政府副秘書長周正宇進行了解答。據了解,今後搖號流程將進行“微調”,以提高種子數的隨機性以及現場參與人員的代表性。此外,若不買車但參與搖號的“佔坑”現象嚴重,本市將出臺相應政策進行控制。
釋疑
種子號産生方式將改進
未來搖號程序是否會有變化?
昨天,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周正宇表示,搖號政策是本市治堵方案中的重要環節,搖號流程精心設計。他認為此次搖號的惟一不足是現場抽出6個塑料球後,應該先把球攪和一下,再開始進行種子數抽取。
下一步,搖號的整體流程不會有大的變化,但種子號的産生方式還將進一步改進,以增強隨機性。同時,現場參與搖號的人員還將更加廣泛,除了申請人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外,還將有其他身份的代表參與進來。
購車需求將不斷滿足
後期“中簽率”是否會越來越小?
有市民擔心隨着搖號池裏的申請人基數不斷增加,“中簽率”將越來越小,今後要搖中指標肯定比首輪更難。周正宇表示,政策制定時對此已有考慮,由於搖號每月都進行,隨着每月購車指標的不斷釋放,購車需求不斷得到滿足,未來的搖號“中簽率”不一定越來越低。此外,由於搖號指標具有半年有效期,這也拉開了購車時間間隔,再加上部分訂購車也需一定時間才能到貨,可以預見今後的汽車銷售市場將有着穩定的發展態勢。
以後或出政策防“佔坑”
“佔坑”現象如何預防?
有市民提出,目前政策沒有對搖號中簽6個月內不買車的行為採取懲罰措施,導致沒有剛性需求的人也參與搖號,將影響搖號“中簽率”。
參與搖號政策制定的市政協委員朱良表示,政策出臺初期不可能涵蓋所有細節,執行後需要不斷豐富和完善。6個月後,如果僅有個別“中簽者”沒購車,社會影響不會很大;但一旦發現大量“中簽者”放棄購車指標,説明“佔坑”現象確實嚴重,就可能出臺政策對此進行控制。
幕後
申請人代表産生經過公證
今後,申請人代表還會像此次一樣産生。據公證員陳剛介紹,抽取代表人的程序與現場搖號的程序和原理是一樣的。在抽取代表人前,公證員需將電腦開封,確認電腦是新機,並且未裝任何程序。之後,由工作人員現場導入申請人編碼信息,以及搖號程序。
查驗電腦合格後運行程序,一次性抽取8個編碼,並由工作人員逐一打電話確認對方能否到場。如果8個人中有人不能來,就需要補足剩餘的名額。以此類推,在進行了四五輪抽取後,8名代表人才最終確定,共耗時2個多小時。
此後,公證人員封存了該臺電腦,並留存了8名代表人信息。該臺電腦將專機專用,留待下月抽取代表人時使用。
搖號系統研發簽保密協議
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發者,是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極公司”),這是我國最早的大型系統集成服務企業。
去年12月7日,太極公司接到一項“緊急、艱巨,且須保密”的任務,為當時尚未公開的北京市緩堵措施提供系統支撐,開發建設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信息系統。凡是了解項目需求的工作人員全都簽署了嚴格的保密協議。
太極公司從接到通知,到2010年12月31日放出動態頁面,直至2011年1月1日零時系統成功上線,只有短短25天進行系統的研發與搭建。
太極公司總經理李華峰表示,雖然研發時間很短,但系統經過國內頂級數理專家評估,而且程序經過無數次的演算,可以保證公平公正性。(鄧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