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張文棟:辦大學既要志存高遠、更要“求同立異”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2日 07: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張文棟 太原理工大學校長

  核心觀點

  辦大學既要志存高遠、更要接足地氣,也就是“求同立異”。“同”是指大學教育共同的使命和價值,如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異”絕非盲目求新求異,而是立足區域、立足自身、立足發展的特色之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引導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質化傾向,形成各自的辦學理念和風格,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特色,爭創一流”。

  如何才能避免同質化、把大學辦出特色、形成風格?我認為,辦大學既要志存高遠、更要接足地氣,也就是“求同立異”。這個“同”當然不是“同質化”的“同”,而是大學教育共同的使命和價值,如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立異”,絕非盲目求新求異,更非淩駕於規律之上的標新立異,而是立足區域、立足自身、立足發展的特色之路。

  太原理工大學是中部地區一所“211工程”大學,其前身是創立於1902年的國立山西大學堂西學專齋。110年的辦學歷程,太原理工大學一直走特色辦學之路。“特”的核心之一就是接地氣,與地區産業發展互動、互通:早在國立山西大學堂西學專齋創設之時,就依託山西豐富的礦産資源開辦了礦學;新世紀以來,太原理工大學在學科建設上“有所為有所不為”,創新人才培養和科技研發模式,加大對煤炭、化工、新材料、電氣、機械製造等與區域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專業的投入力度。

  立足區域、辦出特色,卻不能畫地為牢、囿于其中。大學最重要的功能是培養人才,過分拘泥于地域和專業,培養出來的人才難免有失偏頗。大學培養的應該是面向全社會、符合未來發展需要的人才。也就是説,大學培養的不應是呆板、生硬的機械零件,而應該是一個個具有批判、創新和進取精神的全才。從這個層面講,工科院校不可過分強調專業教育、專才培養,而忽視通才教育及人文精神的培育。

  世界上一些著名大學就很重視通才教育、人文精神教育,走專才與通才“融合”之路。哈佛學生在低年級要上“通識課程”,廣泛涉及人文、社會和自然科學等各個方面;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科學生要花大量的時間學習人文課程。當然,大學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不應局限于課堂,而應該是全方位的,比如校園文化。大學生每天生活在校園中,特定的校園文化熏染出特定的群體個性,特定的群體個性中就能透露和折射出該大學特有的精神品質。

  簡言之,要想培養出優秀人才,大學就要給學生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這其中包括校訓、學風、教風、傳統、價值觀等多方面。如果一所大學潛心做學問者寥、跟風求名利者眾,學風漂浮、治學輕浮,又怎能培養出真正的人才?(本報記者劉鑫炎整理)

熱詞:

  • 西學專齋
  • 大學教育
  • 教風
  • 太原理工大學
  • 求同立異
  • 辦學理念
  • 通識課程
  • 特色辦學
  • 211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