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評論: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一半要靠公眾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1日 11: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新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報道,浙江省將對前一階段經查證核實的2起食品安全事件的舉報人進行獎勵。其中,對一起案值較大案件的舉報人,將給予30萬元人民幣的最高獎勵,對另一起事件舉報人給予2萬元獎勵。

  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來形容近些年的食品安全事件,可以説恰如其分。2004年阜陽劣質奶粉引起全國關注,劣質奶粉大多是三無産品,主要銷往農村,“大頭娃娃”也集中在經濟欠發達地區。誰知2008年的三聚氰胺牛奶事件,大品牌和大城市也未能倖免。“瘦肉精”、蘇丹紅現在也成了人們耳熟能詳的名詞。從範圍上看,問題食品從傳統的主副食品擴展到水果、蔬菜、奶製品等。從違法手段上看,以往食品問題大多是衛生問題,比如細菌超標,現在已經深入食品內部,違法添加從物理方法變成化學方法。從外觀看不出毛病,短時間少量食用也吃不出什麼問題,可經年累月對健康的影響又非常驚人。

  食品安全是關係著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經濟健康發展的大問題。2009年《食品安全法》實施,2010年食品安全委員會成立,可以説國家把食品安全問題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年,各地相繼實施食品安全舉報獎勵制度,就是希望從源頭打擊食品違法生産和銷售。據統計,全國食品生産加工企業有近50萬個,其中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生産技術不高,從業人員素質不高是普遍現象。監管部門沒有人力每天到每家企業去“上班”,也沒有精力監督每個生産環節。更不要説,還有很多深藏于城鄉接合部或者居民區中的“黑作坊”“黑窩點”。這種情況下,將杜絕食品安全問題的重任全部交給監管部門是不現實的。建立食品安全舉報制度,公眾變成監督員,監督氛圍會隨之擴大,特別是一些企業內部人員的舉報,會讓監管變得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過,筆者認為,食品安全問題仍然有很艱難的路要走。現在的食品安全問題是由四個欠缺造成的,企業欠缺誠信,監管欠缺力度,同時消費者欠缺知識,初級農業生産欠缺規範同樣不能忽視。長期以來,消費者不懂什麼叫健康食品,揀“好看的”買,揀“好吃的”吃,這種對外形和口感的過分要求,助長了違法添加的情況。而我國的初級農産品基本是由兩億多農戶以分散的方式生産的,以農民現有的知識和法律意識,很多食品在源頭就已經出現問題,這也是大生産加工企業不斷出事的原因之一。後兩種欠缺顯然是舉報制度力所不及的。

  解決食品安全問題,責任一半要落在監管者身上,另一半還是要落在公眾身上。舉報制度是鼓勵公眾監督,另外要有計劃地向包括農民在內的廣大公眾普及健康食品知識。每一個人包括食品的生産者,都是食品的消費者,食品安全出現問題誰都不可能是贏家。本報評論員李明

熱詞:

  • 食品安全問題
  • 食品安全法
  • 問題食品
  • 食品生産加工
  • 大頭娃娃
  • 黑窩點
  • 瘦肉精
  • 食品問題
  • 劣質奶粉
  • 舉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