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龍:食品安全出問題 否認何以成慣性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1日 09: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在問題食品藥品被曝光後,監管部門先別急於下“無害”的定論,而應弄清事實,嚴懲那些公然撒謊的涉事企業。

  山西省質監局發佈消息稱,經過調查組查證,媒體披露的“可口可樂山西公司含氯軟化水混入部分批次飲料産品”問題屬實,4月28日,對該公司做出了停産整改的行政處罰。4月29日,可口可樂山西公司承認,因“操作失誤”導致部分含氯輔助用水進入飲料生産用水中,並就此致歉。

  可口可樂“含氯門”事件至今,才算有了一個定論。4月中旬,媒體報道可口可樂山西飲料公司因管道改造,致使消毒用的含氯處理水混入可樂産品中,部分産品已被當做合格産品銷往市場,報道一齣,可口可樂矢口否認,聲稱産品一向安全、高品質。現在的事實無疑成了一個大耳光,作為一個世界五百強跨國企業和全球最大飲料公司,居然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公然撒謊,確實有負其聲譽。

  可口可樂的道歉能否挽回消費者的信任,眼下還不得而知。而且其在道歉的同時,一直強調含氯水的可口可樂是“安全的,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這種道歉的“誠意”讓人很是反感。此外,調查組在調查中,確認有7.6萬箱含氯可口可樂已流入市場,對這部分産品如何處理,遺憾的是,可口可樂並沒有給出相應的補救措施。

  一個值得警惕的現象是,食品藥品生産企業出了問題後,第一時間否認竟成了慣性:塑化劑進入藥品被叫停銷售後,生産廠家予以否認;螺旋藻被爆出鉛超標後,有企業立即否認……涉事企業急於否認可以歸之於良心的欠缺和利益的追逐,此時就需要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部門擔負起應有之責。但縱觀可口可樂“含氯門”事件,監管部門的表現離公眾要求相差甚遠。

  在媒體曝光後,山西省監管部門連夜通報“産品對人體無害”,且表示“無法完全證明含氯處理水未混入可口可樂産品”。在含氯處理水究竟有沒有混入可口可樂的事實尚未弄清之前,就匆忙發佈“無害論”,是否讓公眾感覺有偏袒企業之嫌?而且在相關調查過程中,山西省質監局發現,可口可樂山西飲料公司以維修電腦為由刪除了2月4日到2月8日部分相關生産記錄和全部的電子工作郵件,關鍵證人也被可口可樂公司安排帶薪休假。可含氯水混入可口可樂的問題恰恰出在2月3日,為何獨獨找不到事發後的部分相關生産記錄?關鍵證人“被消失”,難道監管部門就聽之任之?因而,就此事件而言,企業致歉和停産整改還只是調查的第一步。行政處罰之後會否追加罰款?事件的疑點何時得到徹底澄清?都需要進一步追問。

  而更應追問的是監管部門在食品藥品安全問題上的某種慣性思維。在一系列食品藥品安全問題被曝光後,在涉事企業出於本能的否認後,一些監管部門常會以“無害論”來回應公眾質疑。如某品牌牛奶被檢出致癌物質黃曲黴素M1超標後,監管部門負責人竟反問:“你説吃了致癌,它得吃幾噸、吃幾年才致癌啊”……這種“無害論”在公眾眼中,很容易被理解為另一種“否認”,言下之意,既然無害,也就不用承擔監管之責。因而,希望在問題食品藥品被曝光後,監管部門先別急於下“無害”定論,而應弄清事實,嚴懲那些公然撒謊的涉事企業。

熱詞:

  • 食品藥品
  • 問題食品
  • 監管部門
  • 食品安全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