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上海志願服務的三道“考題”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1日 06: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牛網電子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圖為高天。

  本報記者 張馳 攝

本報記者 沈軼倫

  “80後”高天已是這座城市誌願者中的“老兵”。從聽老師的話“學雷鋒”,到自發報名支教,再到以復旦大學團委副書記身份做志願者的服務者。幾年間,高天身份之變,折射上海志願者服務工作之變。而對高天來説,每一次變化,都伴隨著一道“考題”。

  第一道題,出在2004年。高天以研究生支教志願者的身份滿腔熱情到寧夏西海固。貧瘠和孩子的抵觸情緒給這上海姑娘下馬威:單憑一腔熱情根本不能成事。她必須回答──“一個志願者要怎麼做,才能化熱情為實效?”

  當時,做志願者是件“小眾”的事。志願者到底是來幹什麼,又能改變些什麼?當地一些人心存疑慮。在長達一年同吃同住的支教歲月裏,高天開始融入當地生活,也用自己的韌勁、真心和誠意,換來學生和鄉親們的信賴。最終,150個學生中,有50多個考上了大學。高天由此領悟:實現改變的力量,蘊藏在每個志願者的行動中。

  回到家鄉後,第二道題接踵而至。2007年特奧會、2008年奧運會、2010年世博會。上海迎來連續三次的志願者活動波峰。有經驗的高天被推為復旦學生志願者的“頭羊”。2010年,她作為復旦世博園區志願者總協調人,帶著14個工作區近3000名志願者進入園區。無數個白天與夜晚,她在奔波與挑戰中也思考──“一群志願者要怎麼凝聚,才能為城市有所貢獻?”

  而此時的上海,也在思考這道題。一個小故事,高天常常提及:來自13個片區的復旦志願者自發編寫了《復旦大學世博志願者手冊》,這份37.5萬字的記錄,內容涵蓋服務中的常見問題、崗位設置建議等各方面,讓組織方和繼任者都受益良多。世博期間,像這樣用心在園區內服務的大學生志願者共有近8萬人次;還有10萬餘名站點志願者上崗,服務市民和遊客超過2400萬人次。(下轉第3版)

  (上接第1版)這樣一支隊伍,笑容燦爛,熱情洋溢,整整184天,讓世界為之矚目。

  經歷系列大型賽會後,上海開始形成了志願服務激勵保障體系。無數個上海志願者的能力和耐力,為城市的發展和安寧聚沙成塔。現在,市級志願服務基地已經超過40個,區級志願服務基地超過200個。在上海志願服務平臺上登記的經常性開展活動的項目超過5000。截至2011年末,在上海市誌願者協會註冊的志願者已超103萬。

  脫下“白菜服”重歸校園後,第三道題又放在她眼前──“世博志願精神要如何繼承,才能發揚光大?”

  為了將志願者崗位常態化,復旦結合校園特色,將“牽手行動──關懷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確立為志願者服務的長期項目,另將科技館、敬老院等一批公益性場所作為常設服務基地。因為大學生們都爭著要參加各項志願服務,熱情之踴躍,有時會引來一些商業活動覬覦。“得睜大眼睛甄別各項志願活動的性質和目的啊,煩呢。”高天説。

  但即便是在和某些企業“鬥智鬥勇”的過程中,她也會心裏一樂:換個角度看,這不正説明志願者文化已深入人心?

熱詞:

  • 考題
  • 志願服務
  • 志願精神
  • 志願活動
  • 上海姑娘
  • 老兵
  • 頭羊
  • 80後
  • 小眾
  • 白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