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北京十二五建議案:按車位證上牌收擁堵費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30日 04: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北京市政協常委會(6月9日)上午通過的“北京十二五”規劃建議案建議

按車位證上牌 收擁堵排污費

今天上午,市政協常委會通過“關於編制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若干建議”,圍繞十二五規劃編制,市政協各個專委會進行了為期半年多的調研,調研報告就十二五期間關係首都發展的重大問題提出建議,建議涉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城市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生態環境建設、民生改善和社會建設等22項具體內容。

十二五汽車

提高購置稅 收取擁堵費

城建環保委進行的《關於機動車總量調控與需求管理問題的調研報告》顯示,截至今年2月底北京機動車已達413.2萬輛,其中私人小汽車329.1萬輛,80%以上集中在六環範圍內,城四區戶均私人小汽車保有量水平是巴黎同等可比區域的1.8倍,紐約的2.3倍。調查顯示,北京市私人小汽車年平均行駛里程1.5萬公里,是東京的2倍多,年均使用費用為10681元,5公里以下出行佔私人小汽車出行總量的40%以上,私人小汽車使用存在明顯的過度使用現象。北京機動車保有量達到100萬輛用了48年時間,達到200萬和300萬輛分別用了6年半,3年9個月,而達到400萬輛僅用了2年7個月,東京實現這一變化卻用了12年。

按照北京市目前私人小汽車使用強度,每凈增100萬輛私人小汽車,需要增加282萬公里的路網容量,相當於整個三環內的路網容量,需要增加停車面積30平方公里,相當於二環內面積一半。

與世界大城市機動化發展歷程進行對比,北京機動車發展存在高速度增長、高強度使用、高密度聚集的“三高”特點。造成“三高”的原因有“四低”:車輛購買門檻低、小汽車使用成本低、市民綠色出行意識低和替代出行方式的服務水平低。

調研報告認為,目前北京市機動車增長速度已超過每年50萬輛,從根源上控制機動車的增長速度是最有效、最直接,也是最首當其衝的一項措施,政府應儘快組織相關部門開展機動車總量調控工作,依據公共交通建設進度,研究提出每年汽車增長量的控制指標,提高購置稅,加大首次購車成本,加強汽車上牌管理,嚴格實施按車位證上牌管理的辦法。提高停車收費標準,實行差別化的停車管理收費政策,在不同地區、不同時段實行不同的停車費率,進一步擴大實施差別化停車價格的地域範圍,通過收取擁堵費、排污費、環境稅等手段,提高機動車使用成本,抑制機動車需求。

在抑制機動車需求的同時,要加密軌道交通線網,推進接駁換乘配套設施建設,在新線規劃建設時應同步建設地面公交、小汽車、自行車接駁的換乘設施,加大公交專用道施劃力度,尤其要在擁堵路段加快公交專用道施劃進度。

加強對侵佔人行步道、自行車道行為的管理,還便道于行人,還自行車道于自行車,開展“半小時綠色出行”行動,在全市倡導半小時內步行和自行車出行。

住房十二五

對多套住房閒置房産收房産稅

市政協城建環保委關於北京“十二五”期間住房開發規模建議的調研報告認為,在政策方面的建議應實行住房保障封閉運行,應繼續加強住房保障工作,加強對區縣建設政策性住房的協調,對跨區縣安置的,應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等方式對土地收益和後續管理進行補償,將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機構向被安置區縣轉移。還應實行住房保障封閉運行,新購買的政策性住房要實行封閉運行,防止政策性住房資源不斷流向商品住房市場,實現政策性住房資源持續發揮效能;加強保障性住房使用過程中的監管,對空置、出租、轉租保障性住房,加大監管和懲罰力度。

調研報告還認為應分類有序引導住房需求,保證居民自住和徵地拆遷等剛性需求;對於來京工作時間較長,對北京建設發展作出貢獻的外地個人,購買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給予本地居民同等的稅收、信貸優惠;對工作時間較長收入水平不高的外地個人,以及來京創業的年輕大學生,可以納入公租房解決範圍;因建設世界城市所需吸納的境內外高端人群提供相應品質的住房。搭建賣舊買新資金支持平臺,引導居民在首次置業後一定時期後再進行改善。在一定時期內堅持一個家庭限新購一套商品住房,限制外地個人僅僅為了投資而在北京購買普通商品住房;對持有多套住房、高端住房等研究徵收房産稅或物業稅,對閒置房産徵收房産稅或物業稅。

追問十二五

保障房商品房雙軌制是趨勢

對於政協委員建議的,實行住房保障封閉運行,新購買的政策性住房要實行封閉運行,防止政策性住房資源不斷流向商品住房市場,實現政策性住房資源持續發揮效能,中原地産北方區總經理李文傑認為,政策房封閉運行,與商品房的雙軌制結構,將是未來房地産市場的大勢所趨。

李文傑説,根據本市目前新的政策房管理辦法,規定5年內不得上市轉讓確需轉讓的由政府回購。滿5年的,按照屆時同地段普通商品房和政策房差價的一定比例繳納土地收益等價款。其中,限價房在上市土地收益繳納比例為35%;經濟適用房將達到70%。這樣,大大縮減了政策房的獲利空間,而且政府有權優先回購。這就限制了政策房向以前那樣只交10%的地價款後,就能獲得和商品房一樣的投資回報。另外,從政府目前的動向來看,公租房的比例會陸續提高,對於申請人來説,公租房是零産權,只有符合條件的,才可申請租住,不符合的,就要搬出,讓其他符合條件的人再進來。

對於購房人來説,政策房沒有投資價值了,就不會有人鑽空子,想住更好的房,想獲得投資回報,就只能進入商品房市場。這樣,就會形成中低收入進入政策房體系,中高收入進入商品房市場的房地産雙軌制格局。

- - - - - - - - - - 分頁符 - - - - - - - - - -

戶籍十二五

取消城鄉差別實行統一戶籍

市政協經濟委和港澳臺僑委等部門進行的城鄉一體化新格局調研建議,應積極發展中近郊和交通要道周邊的倉儲物流業和出租房租賃業等農村第三産業。城鄉結合部地區在拆舊建新時,應參照原有的用地比例和利益格局,適當規劃倉儲房和出租房的面積,把農戶組織起來,按照“資産變股權,農民變股東”原則讓農民從不動産經營中長久受益。

在戶籍制度改革方面應有創新,實現城鄉居民身份平等和公共服務均等化,鋻於目前戶籍改變與土地及集體産權等多種因素捆綁,部分農民對轉居不積極的現狀,建議在城鎮化過程中無論是農轉居,還是保留農民身份,應逐漸不分戶籍形式而享受城鄉同等的福利待遇,也可以考慮在條件成熟時,取消農業與非農業人口的差別,實行統一的市民戶籍,把現行城鎮居民政策延伸到農村居民。

“十二五”期間,應加大對農村教育、衛生、文化事業及社會救助等的投入力度,建議實行城鄉全覆蓋的十二年義務教育,凡北京市初中畢業未升入高中的農民子女,可以免費進入中專或者職業高中學習專業技能,引導其進入非農崗位就業以實現身份轉換,從農村新一代開始有效減少農民數量。

調研報告認為,在“十二五”規劃末期,北京市城鄉一體化發展實現全市城鎮化率達到90%,10個遠郊區縣城鎮化率全部超過70%的目標。

追問十二五

按車位上牌可行性多大

説起“實施按車位證上牌管理”這個措施,許多老司機並不陌生。一位老司機回憶,1998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北京市機動車和機動車駕駛員管理辦法》。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規定從1998年2月20日起,所有購車者持停車泊位證明辦理上牌手續。

“當時要持新三聯停車泊位證明辦理上牌手續。”一位車主回憶,所謂“三聯式停車泊位證明”就是新車主到本區交通大隊填寫“停車泊位證明”時,車主一份,交通大隊留一份,另一份由交通大隊送交北京市車輛管理所。據悉,當時推出停車泊位證明的初衷就是為了加強對本市機動車的管理,逐步規範本市機動車停車秩序,緩解市區交通擁堵的現狀。

然而事情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順利。這一措施出臺後就引起了眾多人的熱烈討論。一位老車主回憶,他當時買車是在2002年,“我們當時都覺得花了不少錢買來的停車泊位證明僅僅是個證明,是上牌照和通過年檢的必要工具,而並不是一個能夠停車的真實的車位。”2001年11月份《中國青年報》的報道説,當時內行人士認為,停車泊位證明不僅沒起到有關部門預想的效果,反而加劇了亂收費,成了停車場搞創收的一種新手段。因為有關部門對辦理停車泊位證明在管理上似乎並不明確規範。當時在各類廣告甚至一些煙販攤上都能找到“代辦停車泊位證明”的地方。在那裏辦理泊位證明不僅簡便而且還便宜。

今天上午記者撥打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車輛管理所的諮詢電話發現,諮詢員對“停車泊位證明”都表示“從來沒聽説過”。而一位老司機回憶,這一措施也廢棄了有四五年了。

市政協委員再次重提實施按車位證上牌管理的措施,那麼這一措施有沒有實際作用呢?易車網互動部主編吳中華表示,這一措施理論上可行,但是實際操作估計會很難,“估計是聽上去很美而已,以前沒有實行起來還是有原因的。”

吳中華認為,這一措施可能會造成停車位費用暴漲,同時“停車泊位證明”私下交易還會死灰復燃,“如果實施,在監管方面尚需加大力度。”

十二五養老

兩成多市民將來願住養老院

市政協社法委和提案委進行的《促進本市養老機構建設的調研》顯示,截止到2009年底,全市共有養老服務機構366所,養老服務床位55809張,平均每百位老人擁有床位數2.48張。通過調研了解到,2009年全市養老機構的5萬多張床位中有27054張床位收住了老人,平均床位使用率48.5%,有2萬多張床位空置。

目前和未來5年中將有龐大的老年群體急需護理型照顧,全市戶籍老年人口中80以上的高齡老年人口32.6萬,純老年家庭人口為40萬,生活不能自理和生活半自理的老年人口約佔老年人口總數的14%,人數為32萬人。尤其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難以入住養老機構。民意(圖庫 論壇)調查顯示,希望將來入住養老機構的佔參與調查總數的24.5%,遠遠高於政府所預期的4%。

“十二五”時期,北京市老年人口將持續快速增長,預計2015年增長到340萬人,按“十一五”期間生活不能自理和生活半自理的老年人口約佔老年人口總數的14%比例計算,未來將有47萬老人需要護理型照顧。

調研報告認為在“十二五”規劃編制和實施過程中,應切實達到90%居家養老可享受基本服務、6%社區托老和4%機構養老的建設目標,即到2015年有能容納20萬老人的托老機構,14萬張養老床位,且使用率不低於75%,併為今後本市老齡事業預留發展空間。還應將城區特別是政府辦的養老機構向主要收住“三無”、重殘、精神殘疾、生活不能自理、低收入困難老年人過渡。應制定養老機構人均面積、養護比例、醫療設施、浴衛設施等統一標準,並分類予以政策引導、資金支持和規範管理。盤活用活現有的較大數量的養老床位。可將城區中空置的學校、幼兒園、企事業廠房、商業用房等通過置換、贖買、租賃等方式接管,將其改造成為養老院或托老機構。

十二五醫療

部分醫院可轉型為護理院、康復院

優化北京市醫療資源配置,在新城建設規劃中將醫療資源配置作為重要內容進行規劃,儘快在順義、通州、亦莊三個新城分別建設2至3個區域醫療中心,積極引導城市資源密集區存量過剩的大型綜合性醫療資源向存量不足的郊區縣和新城轉移,嚴格限制在東城區、西城區、崇文區、宣武區等存量過剩地區新建擴建大型綜合性醫院,要設置效率指標,對編制床位使用率低於85%且平均住院日高於15天的醫療機構擴建項目不予立項,以避免醫院盲目擴張床位造成財政投入和醫療資源的浪費。

大力發展中間性醫療服務機構,提高三級醫院床位使用率,建議將城區內功能定位不明確、床位利用率較低、位於社區中的一級或二級醫院轉型為護理院或康復醫院,合理分流三級醫院慢性病病人,以提高大醫院床位使用率,降低醫療成本。

- - - - - - - - - - 分頁符 - - - - - - - - - -

十二五人口

加快實施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

市政協社法委、提案委等進行的關於促進首都人口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調研顯示,2009年底北京市實際常住人口已達1972萬人,其中戶籍人口為1246萬人,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動人口達726萬人,統計數據表明,“十一五”前四年年均增長54.3萬人,比“十五”期間年均多增近20萬人,其中流動人口的增長是主要原因,佔常住人口增量的70%。

北京作為資源輸入型的特大城市,自然資源匱乏,98%的能源靠外地調入,據測算,非農業人口每增加10萬人,每年將增加14.21萬噸的直接生活能源消費和23.46萬噸的間接生活能源消費。從用水方面看,生活用水不斷上升,佔用水總量的44%;人口增加是生活用水增加的主要原因,據測算,如果人口持續膨脹,南水北調的水量將被快速增長的人口所吞噬,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北京缺水的難題。

人口規模膨脹也使環境質量下降,最新的生態質量評價顯示,2009年各區縣生態質量等級均屬一般,且較2008年有較大幅度的下降。水環境質量也不容樂觀,82條河段近58%不符合相應的功能水質標準。生活垃圾日産生量1.83萬噸,設施總設計日處理能力1.27萬噸,實際日處理1.74萬噸,處於超負荷運行狀態,導致垃圾填埋場服務週期縮短,平均剩餘服務期限僅為4年左右。在全國113個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城市中,本市排名倒數第六位。

人口規模膨脹導致公共服務供需矛盾突出,危及社會安全穩定。據調查測算,本市每增加1人,每日交通出行量增加2.64次,目前六環路以內地區日出行總量已達3500多萬人次,交通壓力日益加大,在京接受義務教育的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已由2000年的9萬餘人迅速增長到2009年的41.8萬人,佔學生總數的40%,其中66.9%在北京市公辦中小學就讀。

調研報告認為應向國務院申請成立首都人口委員會,制定重大人口決策,督促檢查協調人口政策措施的落實。北京市應多措並舉遏制人口總量過快的增長勢頭,降低人口增速,在“十二五”規劃編制和實施中,應充分認識調控人口規模在破解人口資源環境矛盾中的關鍵作用,以內控機制減少北京城市人口數量,以外擴機制化解北京人口壓力,千方百計遏制人口總量過快增長的勢頭。首都的人口規模應在優化結構的背景下儘快實現零增長,即使“十二五”期間在綜合調控措施效果不能立即顯現的情況下,年均常住人口增長也應控制在20萬人左右。

在“十二五”期間,應進一步完善人口規劃評估制度,出臺涉及公共資源等相關政策時,要充分考慮對人口調控目標可能産生的影響,確保規劃人口目標的實現。結合戶籍改革與居住證制度的設計實施,完善人口管理政策法規體系,加強産業發展、勞動力市場、戶籍、教育、保障等政策與人口政策的協調。探索全市實有人口居住登記制度,逐步建立全市實有人口管理體系,整合民政、公安、流管、工商、衛生、勞動就業、人口計生等部門信息資源,建立“全員人口信息管理系統”,逐步實現對全市人口的實時動態監測。加快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制訂實施,注重與戶籍改革制度之間的銜接配合,以居住證作為享受流動人口出租公寓、子女就學、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的憑證,以勞動就業、遵法守法、投資納稅等相關信息作為戶籍改革參考的重要依據,提高人口管理服務能力和水平。

十二五工資

7成企業職工工資目前低於平均線

市政協社法委和提案委對提高部分行業生産一線職工收入水平進行的調研顯示,目前,北京市七成以上的企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低於全市平均線,其中三成以上的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在全市平均線50%以下。市政協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一線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水平僅為全市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的47%,部分企業以北京市當年最低工資標準作為固定工資定薪標準,而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與社會平均工資的比例為21.4%,與國際通常比例的40%至60%有較大差距。12.8%的職工反映,五年來未漲過工資。由於被調查企業工資水平普遍不高,也面臨著“招工難”、“留人難”,工資集體協商覆蓋面小,規模以下非公企業中,基本沒有開展工資集體協商。

北京市“十二五”期間解決生産一線職工工資收入水平低的問題,著力點應放在“提低”和“擴中”上,努力提高企業低收入職工的收入水平,並建立健全有效的機制和制度加以保障,以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進社會公平發展,將“調節收入分配”相關問題作為一個獨立部分寫入“十二五”規劃中。

“十二五”規劃應提高職工特別是低收入職工的工資水平,首先應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建立最低工資標準正常調整機制,不斷完善最低工資制度,在“十二五”規劃中列出明確的時間表,逐步將最低工資水平提高到社會平均工資的40%。在統計北京市職工平均工資時,還應將鄉鎮企業、非公企業職工納入統計範圍,真實反映北京市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確保最低工資標準能夠真正起到為部分低收入職工增加收入“兜底”的作用。

還應充分發揮稅收調節作用,有效增加職工工資收入,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減輕普通勞動者的稅務負擔,有效提高普通職工收入水平;三是調整稅收徵收對象,以家庭為個稅徵收主體,避免扣除簡單化所造成的徵稅上的不公平,減輕稅負,使個人所得稅發揮出更大的分配調節閥的作用。

熱詞:

  • 北京市
  • 二五
  • 人口
  • 住房
  • 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