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奔騰、榮威開啟自主破“兩低”發展思路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30日 03: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熱線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最新消息顯示:2010年上半年中國汽車累計産銷量分別為847.22萬輛和718.5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4.37%和30.45%,繼續領跑全球。

喜人的數字背後,也存在著一個我們不得不正視的問題——目前自主品牌轎車在8萬元以下轎車市場佔比超過80%;8萬元以上的市場,則被合資品牌和進口車大幅度霸佔。

“兩低” 阻滯自主汽車的上升通道

從這一問題我們看出,似乎自主品牌只能在低端市場稱王,而在擁有更多品牌溢價的中高端市場,卻難見自主品牌的突破。有專家表示,形成這一問題的癥結就是自主汽車的“兩低”——價格低、品質和技術含量低。

價格低,具體表現為兩個層面。首先是絕對價格低,10萬元幾乎是自主品牌車型的“死穴”,只要車價超過10萬元就很難賣得動;其次是相對價格低,車型配置配件一樣時,自主品牌的價格肯定要比合資産品低很多,基本上是最高配的價格和人家最低配的價格相當;以A級車為例,合資産品售價多在10-17萬區間,但不少自主品牌的車型售價甚至低至5萬元,反差巨大。

考慮到自主廠商起步初期缺乏足夠實力,為獲取市場份額而不得不採取低價策略,似乎情有可原。但這必然有一定後患——低價壓縮了利潤,從而影響到研發的投入,品質、技術提升緩慢,於是新産品仍然只能延續低價路線……如此往復,形成惡性循環,市場將自主品牌形象定位為低品質低價格,最終阻滯了自主汽車廠商提升的通道。

走出“兩低” 自主汽車發展的必由之路

然而作為國內最具實力的兩大自主品牌,奔騰和榮威卻走出了“兩低”的怪圈,顯現出明顯的上升勢頭,且直逼眾多合資品牌。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二者之所以能制勝自主汽車發展之路,是因為他們有著與諸多自主廠商不一樣的發展思路,那就是突破“兩低”,走品質和高端的路線。

首先從榮威來看,榮威是上汽在收購羅孚知識産權及技術平臺後,具有國際“血緣”的汽車品牌。榮威的誕生實際上是表達了上汽打造國際品牌新經典的決心,因此,榮威遵循了高起點、國際化、跨越式的發展策略,打造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品牌,其品質和性能也能與眾合資品牌相抗衡。

再看一汽奔騰,作為國內最具實力的自主品牌廠商,一汽在推出自主品牌轎車的時候,就走出了一條與諸多自主廠商不一樣的道路,從技術和品質方面著眼,以綜合素質與合資産品抗衡。

一汽奔騰採用了國際著名的CD3轎跑車地盤平臺,這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它的高技術和高品質;同時,由於採用了大量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汽車配置,整車成本被大幅拉高,這使得一汽奔騰B70的定價進入了合資B級車的價格區間——有評論認為,這是自主品牌首次與合資品牌進行正面競爭。然而,質疑也隨之而來,由於受自主汽車一貫以來“低價格”的影響,起初,消費者對奔騰並不買賬,哪怕奔騰車已擁有甚至超過與合資車相抗衡的過硬品質和良好性能。於是,關於奔騰是否該減配降價的爭論成為熱點話題。值得慶倖的是,一汽奔騰堅持下來了。並且事實證明奔騰在自主道路上的發展思路是正確的,在經歷奔騰B70穩步攀升的慢熱之後,隨後推出的B50剛上市就獲得了非常好的銷量並持續增長。而在今年上半年奔騰實現産銷超7萬輛,在很多廠商都未能如期完成上半年銷售任務的時候,奔騰已完成全年12萬輛銷售計劃的近60%。顯然,這是一種“厚積薄發”之後的能量釋放,是一汽奔騰注重品質和技術的理念在被市場逐漸認可後的必然結果。

雖然單從絕對銷售數量上來看,奔騰並不算高,但目前在國內,中高級車市場,真正成功的自主品牌只有奔騰B70一款,真正在十萬元區間可以月銷量6000台的自主A級車,除了奔騰B50也難找出第二台。

更為可貴的是,從奔騰和榮威這兩個典型的案例,我們找到了未來自主汽車工業的發展思路,那就是走出“兩低”。事實證明,走出“兩低”是完全可行,而且也是“必行”的。現在有種觀念,“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自主汽車工業,只有走出“兩低”,邁向以品質、技術取勝的道路,才能最終獲得成功。

熱詞:

  • 奔騰
  • 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