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上海振華重工:工人隊伍走出創新生力軍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9日 18: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上海4月29日電(記者賈遠琨)“咱們工人有力量!”在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時代大潮中,這力量不只代表堅韌不拔、吃苦耐勞,還代表著創新智慧、革新進取。

  誰説工人隊伍中沒有創新人才?上海振華重工鑽井平臺抬升系統建造團隊的産業工人史偉民就曾獲得“用於大型減速箱中的焊接式齒輪”國家實用新型專利。這種新型專利技術不僅適用於港口機械産品,還適用於目前炙手可熱的海上鑽井設備抬升系統。

  大發明離不開小創新,不少看似普通的“小改小革”卻能夠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作為焊接技師的史偉民在上海振華重工已工作了15個年頭,他説:“通過實踐摸索出的創新成果是最可貴的,有時僅僅是一個作業方法小小的改進,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從參與港口機械齒輪箱製造工藝的攻關,到參與海上鑽井平臺項目,史偉民不曾想到,“我這個天天與鋼板打交道的人也能成為創新人才。”

  在2012年3月30日召開的一年一度的上海振華重工科技大會上,集多名科技人員、生産人員智慧的“‘振海一號’自升式鑽井平臺”榮獲公司百萬元特等獎獎勵,獲獎者中就有不少像史偉民一樣的産業工人。

  “沒有想到我們工人也能夠跟搞設計研發的大學生、博士生一樣拿到公司的科技創新獎。”史偉民感慨地説。

  實踐出真知。從一個團隊到一個企業再到一個産業,只要在生産作業中不斷摸索、積累、總結,也能夠提高生産效率、提煉科學的管理方法、總結升級的設計方案。上海振華重工總裁康學增説:“目前,大型裝備製造行業的國際競爭仍然十分激烈,其中,管理能力、生産效率是企業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而這些‘小改小革’積少成多,正是提高企業整體生産管理能力的源源動力。”

  沒有頂層設計研發,生産工藝改進就成為無源之水;沒有生産工藝改進,頂層設計研發也只能成為“空中樓閣”。從設計研發到生産製造,上海振華重工近年來已經形成了“一條龍”的科技創新團隊,這其中不僅有高學歷的科研人員,還有紮根在生産小組的産業工人,他們在生産製造領域不斷“開花結果”,將設計師們的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

  創新團隊的凝聚與成長,離不開企業鼓勵創新的“孵化器”機制。據了解,近期,上海振華重工投入1600萬元人民幣獎勵科技研發成果項目,在131項科技研發成果獲獎項目中,3項特等獎分別獲得百萬元獎勵。上海振華重工每年將營業額的至少3%作為科技研發資金投入,這已經成為一個傳統,僅2011年公司科技研發資金投入就達到6億元人民幣。

熱詞:

  • 重工
  • 創新人才
  • 研發
  • 振華
  • 創新成果
  • 一條龍
  • 孵化器
  • 上海
  • 頂層設計
  • 港口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