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廣東梅縣“濟濟樓”保護利用煥新顏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9日 18: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廣東梅州市梅縣新縣城梅花山下,座落著一個保存完整、規模龐大的客家民居“濟濟樓”。它是民國時期梅縣金融巨子陳濟軒建造的,屹立至今,並未因“古、舊、陳”而被城市化的進程淹沒。

  “濟濟”取自《尚書大禹漠》的“濟濟有眾,鹹聽朕命”,並與陳濟軒姓名吻合。該樓1936年起歷時十年建成。

  濟濟樓管理員黃先生介紹説,該樓為二層,是三堂、一枕杠、六橫、一半月型池塘的枕式圍龍屋。南北96米,東西105米,擁有20個廳堂、235間房屋,18個天井,建築面積10800平方米,俗稱“九廳十八井”。一個人若要把屋內所有窗門關閉或打開,足需花上一整天。

  陳濟軒,1878年生於廣東梅縣,是民國時期梅縣聲名顯赫的富商。清光緒年間曾參加鄉試,清末廢科舉制後在鄉中設帳授徒。後承父業,棄教從商,在梅城和汕頭開設“梅縣陳富源匯兌莊”和陳富通總莊,通匯業務遍及香港、北京、泰國等國內外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他成為梅縣首富,同時熱心公益,曾資助並任建橋董事會幹事參與修建梅江橋。

  陳濟軒除事業紅火外,其家族也人丁興旺,子孫後代皆遷徙到海內外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黃先生介紹,陳濟軒遠在印度尼西亞的93歲長孫陳福源是濟濟樓房産所有權擁有者。

  為更好發揮濟濟樓文化價值和保護古宅,梅縣民間收藏愛好者鄧培元2007年把自己20多年收藏的藏品移此展出。同年濟濟樓申請為梅縣客家博覽中心、梅縣民間收藏協會的辦公場所,成為目前梅州地區面積最大的私人客家文物展覽館。鄧培元還特別聘請專人管理博物館事務和日常的濟濟樓修繕、保護工作。

  濟濟樓內展館分為客家民俗區、字畫區、水車窯陶瓷區、銅器區、雜件區等八大區,其中包含了客家特色生活用品、字畫、陶瓷、文房四寶、文革藏品等100多萬件藏品,價值2億多元人民幣。收藏品中有黃遵憲的牌匾、宋湘的真跡、清光緒皇帝的一道聖旨等珍貴文物。

  “締造幾艱難喜今朝堂構觀成燕翼貽謀綿世澤;創垂之繼述願後裔箕裘克紹鴻圖大展振家聲。”濟濟樓上堂的楹聯,似乎預言著今日古宅煥新顏。(完)

熱詞:

  • 梅江橋
  • 民俗區
  • 九廳十八井
  • 箕裘
  • 保護利用
  • 濟濟樓
  • 古宅
  • 尚書大禹漠
  • 鄉試
  • 楹聯
  • 搜索更多梅江橋 民俗區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