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公車數量為何成謎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9日 06: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深圳200萬輛汽車裏面,公車比例佔多少?”4月24日,在深圳市政府組織的綠色出行主題新聞發佈會上,四家媒體的記者輪番提出這個問題,也沒能讓相關部門的負責人鬆口。

  老記們提這個問題其實動了一點腦筋——如果獲知了公車比例,公車總量自然就能推算出來。但是,相關部門不傻,對這個問題打太極,實際就是不願公開公車數量。這不可能是因為“不掌握情況”。畢竟,公車都會在相關部門登記,在車管所更是有案可查。不僅是本次記者提問遇阻,深圳市多名人大代表數年來在深圳“兩會”上提交公開公車數量的議案,也一直沒有得到答覆。

  對於公車數量,深圳有關方面為何“打死也不説”?

  雖然群眾抨擊“三公”開銷巨大,但“巨大”終歸是模糊而不具體的。既然是模糊的,就便於某些人渾水摸魚。虱子多了不癢,被抨擊的又是公職機關這一籠統稱謂,口水不會噴到某個人頭上,“集體擔責”的結果往往是誰也不用負責,更不會受到懲處。另外,“三公”開銷如果很模糊,削減與否就有很大的彈性。因為,沒有基數就沒法細算,群眾不明真相,某些人花公款還是能大筆一揮、盡在掌握。再加上通貨膨脹這一“剛性因素”,公務開支增長似乎也有了正當的理由。公款開支乃至預算審核為何總是大而化之,推進預算細化為什麼相當矜持,奧妙就在這裡。

  面對公眾質疑,一些權力者總是喜歡打太極。究其原因,某些人表面上不得不接受群眾監督,心裏卻有一萬個不願意。此時,外交辭令頻頻登場。這種正確的廢話,雖然令群眾十分不滿,卻挑不出政治不正確的毛病。一些幹部自我感覺能在公眾面前矇混過關,但長此以往,損失的是行政系統的公信力。

  不得不説,即便公眾知道了公車數量,離有效控制公車規模與開銷仍有相當距離。2006年11月,北京召開中非合作論壇期間,曾要求市屬政府、企事業單位按80%比例封存公車,中央駐京單位則按照50%比例封存公車。當時統計,至少有49萬多輛公車被封存。照此,不難推算出北京全部公車的大概數量。可此後,群眾對公車購買與使用的監督能力依然薄弱。

  説到底,在改革的問題上,許多體制內人士只想動他人奶酪,不願觸及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在群眾看來,所謂改革步入深水區,無法成為懈怠乃至不改革的理由。三公消費的骨頭再難啃,行政機制改革再艱巨,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執政黨都必須堅決推進。行政者必須意識到自我革新、自我除弊、自我完善關係到執政的穩固性,還要明白群眾具有蟻力般的堅韌,不可能容忍社會積弊永遠積壓下去。更關鍵的是,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執政是大勢所趨。

熱詞:

  • 公車
  • 三公
  • 兩會
  • 成謎
  • 中非合作論壇
  • 公款
  • 虱子多了不癢
  • 民主決策
  • 自我完善
  • 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