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佛教文化凈化社會?高僧碩學開示建言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9日 00: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香港4月27日電(記者 賈思玉)“香港人比較浮躁,道德有所滑坡。對於這種現狀,佛教文化能做什麼?”

  “不單是香港的問題,香港還算好的,不然怎麼保持多年的繁榮和進步啊?這是世界的現象、人類的現象。”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長許嘉璐説。

  “時代社會往前跑,人一直在後面追,就産生躁動。”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學誠法師説。

  27日,作為第三屆世界佛教論壇的特色環節,一場主題為“佛教文化四人談──多視角看佛教文化”的電視論壇在香港舉行,嘉賓包括許嘉璐、學誠法師、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樓宇烈教授和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官員、高僧、學者、商人,四人身份不同、佛緣不同,對佛教智慧卻有不少共同領悟。

  開篇的問題由一位香港居士在現場提出。學誠法師開示,現代人可依佛法“戒定慧”化解。“戒,即規劃,又分為個人規劃和團體規劃;定,就是專注專一、心無旁騖;慧則指選擇、判斷。”

  法師由此談及第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在本屆論壇開幕式的發言。他對中新社記者指出,“班禪提出‘內心科學’與外在物質科技的辯證關係,對今後的佛學研究會有新的意義,讓佛教更具有時代感。‘內心科學’有助人們觀察、認知世界,探索世界和平及人類發展過程中許多問題的化解之道。”

  “末法時代,正是需要佛法的時候,需要志士仁人、高僧大德發心發願。”許嘉璐説。劉長樂則引用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的話,指“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中國的孔孟學説和大乘佛法。”

  有觀眾就此提問:今天是否時機已到?“我認為還需要幾十年的準備。”許嘉璐自言要“潑一瓢冷水”。他解釋,客觀上,世界的紛爭危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並且,任何本地文化對異質文化有天然的抗拒,外來文化想救世一定要契理契機,要具備人心的基礎;主觀上,佛學、儒學均是心靈之學,或班禪所言的“內心科學”,當下卻面臨商業化、純學術上兩方面的挑戰。

  “人類的危機,古已有之,於今為烈。”樓宇烈認為,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都強調反省,但除了自覺,還有自信、自強。“如果缺失自強、自信,只能做別人文化的附庸。”

  就佛教自身建設而言,學誠法師指出,首要是培養大量人才,包括出家法師和在家居士;另外要凈化內部和外部環境:內部要繼承和發揚原有的本位,外部則廣做弘法利生、公益慈善、服務社會的事業。(完)

熱詞:

  • 佛教文化
  • 佛教論壇
  • 高僧
  • 學誠法師
  • 在家居士
  • 佛法
  • 建言
  • 戒定慧
  • 劉長樂
  • 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