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青島4月27日電(記者楊雷、吳登峰)27日,剛剛進行完總結交流的中國海軍特戰部隊部隊長王海峰向俄方特戰隊員阿列克謝用手指在眼前組成一個方框。阿列克謝頓時會意,微笑地朝王海峰豎起了大拇指,併合影留念。
這是中俄雙方官兵交流的一個小小的縮影。中俄海上聯合軍事演習開始以來,除了正式場合的翻譯之外,中俄雙方官兵憑着共同的海軍經歷和良好的職業素養,借助手勢和簡單的語言進行了友好而有效的交流。
4月25日,在位於海軍北海艦隊司令部的聯合導演部大廳,中方女翻譯官王臻坐在大廳一角,看著中俄雙方指揮人員進行交流,談話偶有停頓之處,王臻就走上前去略微翻譯幾句,雙方的交談即刻順暢。
“我們的主要工作是對演習中指揮部下達的命令進行翻譯。”王臻説,這裡的中方指揮人員有些可以説幾句俄語,一些簡單的交流雙方都可以進行,偶爾有些複雜的問題和專業術語,才會向翻譯求助。
69歲的希金科曾在莫斯科學習了5年中文。在這次演習中,他是俄方的三名翻譯官之一。
“有些人參加過‘和平使命─2005’中俄聯演,會説一些簡單的中文,對於這次演習的交流有一定的幫助。”希金科説,俄太平洋艦隊的駐地符拉迪沃斯托克有許多中國商店和餐館,許多人都能説上一兩句中文。
“中俄雙方許多人都學過英語,所以也可以用英語交流,有的則用手勢來溝通,還有的用畫圖來表達,雖然有點原始但是很有效。”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海軍少校鄧尼斯説,“比如我畫一個岸、一艘艦,中間用折線一連,這就表示岸上與艦艇的通信聯絡了。”
在參加這次演習的“瀋陽”號導彈驅逐艦艦上,一些簡介和宣傳欄都標有中俄兩種文字。“瀋陽”艦的一名指揮官説:“為更好地完成好這次演習任務,我們組織官兵進行了俄羅斯國家、軍隊基本情況和簡單俄語的學習,方便雙方加深了解、增進友誼。”
因為要對市民開放的原因,“瀋陽”號導彈驅逐艦和“瓦良格”號導彈巡洋艦停泊在了同一碼頭,相距不足百米。每當中俄雙方官兵在碼頭不期而遇時,中方官兵會對俄方官兵説一句“茲德拉斯特維捷”(俄語“你好”),而俄方官兵也會禮貌地回應一句中文“你好”,然後,雙方同時抱以友善的微笑。
語言,已不再是橫亙在中俄兩軍之間的障礙。特種部隊作戰交流場上,一個動作,分別表演的中俄官兵就能互相知曉對方的意圖;籃球賽場上,一個眼神,混編組隊的中俄官兵就會順勢而下,組織快攻;舢板賽場上,一個笑容,相互角逐的中俄官兵就可以握手擁抱,擊掌相慶……
“隨着中國軍隊現代化建設水平的提高和中國官兵素質的不斷提升,再加上先進的科技設備和手勢、旗語等傳統溝通手段,中國軍人和外國軍人的交流,將會越來越順暢、有效。”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原研究員張軍社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