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下城要以“好的學術”涵養“好的教育”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6日 01: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浙江在線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有不少教師感覺課越來越難上,學生越來越難教;而家長既想輕負高質,又想讓孩子分數第一,以至於老師的確越來越難當。

  其實,家長和社會對教育的期望值不斷提高,根本“癥結”在於,學生變了,教材變了,但教師還依賴過去的經驗來應對,曾經的成功經驗就成了教育教學的“桎梏”。

  那麼,怎樣讓教師通過教育研究讓學生也學得輕鬆?4月23日下午,下城區教育局召開教育學術之區推進會,總結這幾年教育學術研究的成果與經驗,並部署新一輪“教育學術之區”建設的主要工作,讓教育學術在推動區域教育改革發展、提升教育質量中發揮“助推器”的作用。

  學術研究改變教育生活

  下城區教育局自2008年打造“教育學術之區”戰略實施後,獲得了國家級課題5項,省級課題103項,市級課題215項,區級課題373項,並有239項研究成果獲國家和省市級獎勵,86本專著結集出版。而最大的收益是將研究成果最終轉化為孩子健康成長、教師素質提升的實惠。

  這些研究成果大多開始關注中小學生的學習方式,探索如何提高教學質量,聚焦幼兒的人格培養和情緒情感,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打底。

  老師們開始對家庭過度保護、智障兒童社會化等課題引發思考,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也成為關注的焦點。“教育學術之區”建設不僅點燃了一線教師參與研究的熱情,而且使老師和學生們嘗到了學術研究的甜頭,推動了新一輪“教育學術之區”建設。

  教育特色不斷形成,鼓勵表彰影響人物

  在“教育學術之區”的推力下,下城教育煥發出強大的創新力和創造力。教育發展,人才是關鍵,不僅需要廣大教師的共同努力,還需要“領軍人物”的引領。今年下城區教育局開展了“影響人物”評選活動,4月23日進行了表彰,表彰人物由楊蓉、陳歡慶、王紅軍、趙婷婷、趙士勳、徐聞音、范琪、陳怡、汪琪、歐自黎、周慧11位人物組成。

  顯示教育成果的書籍首發

  推進會上,還舉行了區域教育研究成果《好的教育區域教育生態理論的研究與實踐》一書的首髮式。這本書是下城區教育生態理論研究與實踐歷時十餘年,歷經生態直覺--生態覺醒--生態自覺三個階段而成,也是下城教育綜合改革的重大標誌性成果。它從多重的文化層面表述區域教育生態理論的研究與實踐,深層次地體現了“好的教育”的基本精神。

  浙大教育學院教育生態研究所授牌成立

  4月23日的會議還促成了浙大教育學院教育生態研究所授牌成立。為進一步深化戰略合作關係,推進區域教育生態理論的研究與實踐,推動下城教育改革與發展,雙方共建浙江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生態研究所,該院院長徐小洲擔任所長,周培植擔任常務副所長。

  教育生態研究所以探索教育生態理論創新、推進區域教育改革與發展為宗旨,以下城區學校為核心,整合國內外資源、打造以教育生態研究為特色的合作與實踐平臺,努力推進下城教育生態的深入、可持續發展。

  據每日商報 作者申屠文婕 邵敏宸

熱詞:

  • 教育生態
  • 周培植
  • 教育研究
  • 教育教學
  • 教育發展
  • 教育學術之區
  • 教師素質
  • 學術研究
  • 桎梏
  • 癥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