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遏制高校腐敗重在權力制衡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5日 07: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長春大學成為了陷入腐敗醜聞高校名單中的一名“新成員”。這幾年,頻頻有高校領導,尤其是主管後勤和基建的領導,被曝貪污,隨後牽出一系列相關部門的人員。“高校腐敗窩”一度成為流行詞。(4月18日《中國青年報》)

  不斷曝出的腐敗事件,讓高校“凈土”的光環逐漸褪卻,已成不爭的事實。高校擴招十餘年來,無論是學校招生人數,還是校園規模與硬體設施,都處在一個極度膨脹的階段。面對由此帶來的數額龐大的辦學經費,眾多高校在奮力爭奪中央財政性教育經費之餘,也通過向銀行舉巨債,頻頻參與市場各種投資,進行資産的市場運作等各種渠道獲取經費。一系列的決策下來,沒有負債的高校少之又少,而陷入腐敗醜聞的高校卻層出不窮。表面上,高校腐敗問題是既有高校財務管理與監督機制跟不上經費增長的步伐所致,然而深究起來,它終究不過是“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這一規則的又一注腳,是高校內部行政權力監管失衡後冒出的一個“瘡”。

  作為公益性組織的高校,相比政府與企業,因其“中庸”的位置,在公眾眼中更像一座孤島,大至學校發展戰略的決策過程與科學程度,小至具體的財務管理、科研經費使用,都難以判知。中國政法大學教育法中心發佈的《2010-2011年度高校信息公開觀察報告》顯示,教育部“211工程”中的112所大學中,沒有一所向社會主動公開學校經費來源和年度經費預算決算方案,也沒有一家高校公佈其財務資金的具體使用情況。可以説,這種不公開與不透明,是高校中行政權力一權獨大的既有邏輯與慣性使然,由此導致的權力失控,成為腐敗滋長的天然土壤。設想,在現行的校長負責制下,行政權力處在一個絕對的支配地位,只對上級負責,行政領導掌控著學校科研、辦學、經費使用管理等各方面資源的配置權,師生沒有辦學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評價權,又如何實現對行政權力的制約與監督?近年來高校反腐的力度不可謂不大,但如果僅僅在基建、招生、財務等方面嚴把關口,而不對高校行政權力通過制度構建予以約束,那麼,腐敗就真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了。

  遏制高校腐敗的根本,在於改革高校內部的治理結構,建立起現代大學制度的權力制衡機制,發揮學術科研群體、廣大學生在選舉、管理、決策和監督方面的作用,這是保證高校做出正確決策,提升教育質量,杜絕機構腐敗的一個重要手段。在4月16日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5年內要在管辦分離、完善治理結構等改革取得較大突破。就在事業單位中佔比較大的高校而言,其治理結構的改革,關鍵在於打破以往行政權力在資源配置上“一言堂”的局面,通過完善大學理事會、學術委員會等機構的設置,發揮它們在學校重大戰略、教育事務與學術事務等方面對行政權力的制衡,使領導幹部的權力主要集中于執行大學理事會所作出的教育決策和學術決策,服務教學和科研。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權力架構,才能對高校行政權力帶來行之有效的監管,讓更多的陽光照進“象牙塔”。

熱詞:

  • 高校腐敗
  • 高校名單
  • 高校內部
  • 服務教學
  • 權力制衡
  • 高校領導
  • 教育決策
  • 現代大學制度
  • 權力失控
  • 高校擴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