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迎接市第十次黨代會:設施農業讓農民收入增長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5日 01: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天津廣播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天津北方網訊:從15萬畝到60萬畝,從一代冷棚到二代溫室,在過去的5年裏,天津市設施農業從數量到科技含量都在快速提升,單位面積種植效益提高了5到10倍,農民收入成幾倍增長。記者在下鄉採訪中,真切感受到農民增收後的喜悅,也看到了正在發展中的都市現代農業廣闊的前景。

  武清區大孟莊鎮後幼莊村村民馮亞蘭是村裏第一批參與設施農業種植的農民。2007年,她用市區兩級財政的補貼和村裏統一申請來的貼息貸款,建起了3個蔬菜種植大棚。馮亞蘭説,就是這只有3畝地的3個大棚,讓他們家圓了致富夢。

  我們老兩口種大棚,就種黃瓜、西紅柿,大隊支持給我們集體貸的款,做技術指導。第一年種了大棚之後,比露地得增加幾倍的收入,大田一畝地毛收入也就1千塊錢,我3畝地的大棚是8、9萬塊錢,2007年到現在,咱這大棚我們老兩口賺了幾十萬。以前種大田哪敢想買樓房啊,現在樓房也買了,今年我還要買車。

  張秀蓮是武清區種植業中心副主任,她所在這個中心主要負責全區的種植規劃、政策落實、農技指導等方面的工作,為農業生産提供全方位服務。張秀蓮説,設施農業的全面鋪開不但讓越來越多的農民實現了致富夢,也成為了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有力抓手。

  2007年的時候,天津市召開了一次城鄉一體化建設的一個推動會,會上就提出要發展設施農業,用四年的時間,全市發展設施農業40萬畝。武清借著這個機會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全區農業的一個主要工作,到11年底實現戶均增收是1萬06元,全區設施農業總的收入是13億元。

  北辰區青水源公司是一家以蔬菜種植為主的農業企業。2007年,企業瞄準市場潛力巨大的有機蔬菜種植業務,依託國家項目、市科委、市區兩級商務部門的資金支持和農業科技部門的技術指導,對800畝一代冷棚進行整體提升,並在改造後的二代溫室裏嘗試有機蔬菜種植。董事長劉長安説,這次農業設施的全面升級,使得青水源公司在近5年來自主研發出了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有機蔬菜新品種,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還帶動了周邊上千名農民的就業和增收。

  二代溫室微滴灌、管灌、控溫設備、超聲波、電腦控溫控濕都有,自動化程度高了。澆水一扳開關就澆了,一按電鈕微滴灌給肥給水就齊了,微耕機一個工時能種3到5個棚。5年時間,原來品種一兩個兩三個,現在30多個。原來買種子,現在有機香菇是我們自己的知識産權,青蘿蔔我們自育品種,西紅柿富硒去年實驗已經成了。5年時間,從天津地區擴大到北京地區,現在已經合作到海南地區,而且部分産品間接出口。我們銷售收入從最早一年200萬,一年年漲,到去年6800多萬,今年能突破1個億還得多點。(記者范屹、馬建)

  記者感言:種上幾畝地,可以有幾十萬元的收益;開辦一家農業工廠年收入就能達到上億元。如果不去現場親眼看一看,連記者也有點不敢相信。但這就是發生在天津的事實。豹窺一斑,見一知百。現代農業改變了農村的生産方式,農民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民。“一樣的土地,不一樣的生活。”

  “大力實施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5年前我們聽到的是振奮人心的口號,5年後我們看到的是真真切切的現實。

熱詞:

  • 設施農業
  • 大棚
  • 微耕機
  • 黨代會
  • 農民收入增長
  • 農民增收
  • 有機蔬菜
  • 種植效益
  • 溫室
  • 現代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