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清華大學校長為啥要青年挑戰權威?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5日 00: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最有活力的是青年教師和青年學生,如果你們不挑戰,就沒人敢來挑戰。”在今天舉行的清華大學博士生學術論壇10週年紀念活動中,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當著上百名博士生的面直言,真正的學術追求和學術精神應體現在學術平等上,青年學生作為未來學術隊伍的中堅力量,要勇於打破傳統的學術範式,挑戰學術權威,並創造出新的學術範式。(《中國青年報》4月22日)

  陳吉寧校長為什麼要青年教師和青年學生挑戰權威?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因為任何權威都有一定的知識局限,也都受到一定的時間限制,只有敢於挑戰權威,才能夠實現創新,推動事業和社會發展。伽利略挑戰亞裏士多德,才有了重物下降的“比薩斜塔實驗”;哥白尼挑戰托勒密,提出日心説;愛因斯坦不迷信牛頓,才找到了解決空間與時間問題的奧秘……

  但是,我國現行教育理念卻並不盡如人意,長期以來,我們的孩子無論是在家庭還是在學校,其所接受的大多是“聽話”與“虛心”的教育,所以,很多孩子從小就學會了“從眾”與“隨大流”,以及對師長、對權威甚至權力的迷信。這一教育弊病直接導致了很多孩子缺乏屬於個人的獨立思想,創新思維的匱乏,到了大學便成了“總是被動的傾聽者、接受者”。

  因此,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 萊文曾經感嘆:“中國學生''太聽話''了,''中國建成一流大學最快需20年''”;物理大師楊振寧教授也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的學生太會考試了,但面對創造性的課題則常常束手無策。”是啊,當孩子們的行為範式、價值取向等被限制在各種標準答案的“框框”時,我們的教育只能培養出一大批保守、遲鈍而缺乏創造力的“考試機器”,又怎能出現敢於挑戰權威的伽利略、哥白尼和愛因斯坦呢?

  説到挑戰權威,筆者不禁想起一則往事:2003年,一位名叫聶利的六年級學生通過獨立觀察與研究,發現蜜蜂不是像權威專家們所認為的那樣靠翅膀振動發聲的,而是有自己的發音器官的。她因此而寫成的論文《蜜蜂並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榮獲高士其科普專項獎。是小聶利的發現過程複雜嗎?是小聶利的知識淵博嗎?顯然都不是,讓她成功的顯然就是她不迷信權威的獨立思維品格。

  筆者不知道小聶利這樣的品格是不是與她老師的教育有關。但我相信,如果我們在學校教育中,對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特的發現給予應有的肯定與尊重,那麼必定有助於他們這種的品格的形成。當然,要想老師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的學校乃至我們的社會對不同的思想能夠更加寬容、理解。也只有整體的文化氛圍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那麼,獨立思考、敢於挑戰權威才有可能成為我們生活的常態,清華大學校長的希望才不會變成失望。

熱詞:

  • 挑戰權威
  • 校長
  • 青年學生
  • 青年教師
  • 清華大學
  • 從眾
  • 伽利略
  • 範式
  • 哥白尼
  • 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