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拓寬綠色致富路(圖)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3日 19: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天津網-天津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上圖 北辰區雙街鎮雙街村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和現代農業,給農民帶來可喜的經濟效益。圖為育苗車間一角。本報記者 劉玉祥 攝

  眼下,正是春暖花開的好季節。

  漫步津郊農村,處處生機勃勃。

  市第九次黨代會以來,本市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觀光休閒等現代農業業態,加快發展設施農業,實施創建旅遊特色村工程,不僅增強了農業綜合生産力,拓寬了農民致富增收的渠道,也使津郊農村生活生産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

  用好生態資源 做足綠色文章

  五年來,本市各區縣、各有關部門高標準大規模開展造林綠化,下大力量狠抓沿公路、沿鐵路、沿河道、沿海岸造林綠化,狠抓環城區、環鄉鎮、環村莊植樹造林,狠抓農田林網和林地建設。

  結合文明生態村創建,本市推出了《天津市文明生態村規劃建設導則》,明確規定文明生態村的綠化指標為:人均公共綠地控制在4至6平方米之間;綠化覆蓋率不應小于35%;村內宜林道路和溝渠、坑塘綠化覆蓋率達到95%以上;村內至少有一個面積在500平方米的休閒公園。與此同時,本市還加快農村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和保潔隊伍建設,先後在武清區石各莊鎮、西青區王穩莊鎮和辛口鎮進行試點。

  截至2011年底,本市已建成文明生態村1023個,佔全市村莊總數三分之一,有力改善和提升了農民居住環境水平。在薊縣的山區、五個遠郊區縣和濱海新區的成片林地、森林公園、幹線公路兩側和中心城鎮、村莊等重點地區,建成大片林地或林帶,形成各具特色的綠色生態景觀。2012年,第一個開工建設的北辰郊野公園示範段已開始全面綠化,計劃栽植各類樹木68萬株、藤本植物11萬株、水生及地被植物1321畝,屆時將建成全市最大的自然生態公園。

  設施農業成為全市農業最大的經濟增長點

  目前,本市主要蔬菜品種自給率已由2000年的48%上升到90%多,不僅有效緩解了冬淡季本地蔬菜供應緊張的局面,而且許多蔬菜參與了全國的大流通,供給外埠城市。

  在農村人均耕地只有1.5畝的情況下,市委、市政府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保障民生的大事,從2008年啟動實施了“4412”工程,即用4年時間建設40萬畝高標準的設施農業,發展12個具有相當規模和輻射帶動作用的設施園區。為調動農民參與設施農業建設的積極性,本市制定了鼓勵和扶持政策。僅2011年,市財政就安排了4.5億元,用於設施蔬菜日光溫室項目建設。

  在發展設施蔬菜産業過程中,本市致力於集中連片的規模化發展,已初步形成了津薊高速(薊縣段)兩側萬畝設施蔬菜産業帶、桑梓設施西瓜産業帶、環湖萬畝設施食用菌産業帶、武清區北部七鎮10萬畝設施蔬菜産業帶、靜海縣西部林下經濟産業帶、寧河縣薊運河東部四鎮設施蔬菜産業帶等規模化設施蔬菜産業帶,使專業化、社會化、集約化程度均有了很大提高。

  到2011年底,本市用4年時間,累計建設高標準設施農業達45萬畝。目前,天津設施農業累計總面積達到60萬畝,實現一年四季蔬菜不間斷生産,不僅提高了蔬菜産量,而且使蔬菜品種擴大到180多個。(下轉第2版)

  津郊農村生活生産環境發生新變化

  1023個

  建成文明生態村

  90%以上

  主要蔬菜品種自給率

  60萬畝

  設施農業總面積

  40萬人

  帶動農民增收

熱詞:

  • 設施農業
  • 設施蔬菜
  • 綠色生態
  • 致富路
  • 蔬菜品種
  • 4412
  • 造林綠化
  • 自給率
  • 現代農業
  • 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