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將質疑權話語權還給孩子(觀海亭)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2日 23: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媒體報道江蘇省啟東市匯龍中學舉行升國旗儀式時,一名學生在國旗下演講時,將之前老師“把關”過的演講稿,悄悄換成另外一篇批評教育制度的文章。該校領導稱,學校認為這名同學的演講“言論不當,用詞過激”,已對其進行批評教育,但不會對其進行處分。

  對教育現象、生活現象直言不諱,大膽説話,對各種問題敢於質疑,本來是教育者應該提倡和鼓勵的精神。質疑往往是創造活力的萌芽,是創造型性格的凸顯,是有活力、思維敏捷的表現。因此,有思想的教師,有活力的教育,總是精心呵護孩子的這種成長萌芽。

  蘇格拉底説:“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的誕生。”亞裏士多德也説:“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我國自古也有“學源於思,思源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的傳統教育思想。

  可當下,由於高考制度更注重分數和成績,教育評價制度更注重規範和統一,這種探索性思維便被邊緣化了。學生在課堂上提出難題,會被認為是“刁難老師”;學生善於質疑,會被認為是“過分活躍”;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被認為是“歪點子”。在這種評價規範下,孩子的提問意識逐漸被弱化,隨著年級升高,質疑能力也越差。教育在將學生培養成“聽話的綿羊”,而不是“充滿個性的青春野馬”。所以,雖然我們的孩子成績很優異,屢次獲得國際大獎,成年後創造力卻非常弱。

  個性打壓雖能讓絕大多數人臣服,但總有極個別富有獨立自主精神的人,萌發出自由性格的嫩芽,盡可能在現實夾縫中,為自己爭取一縷個性的陽光,為自己創造“質疑舞臺”。新聞中的這個孩子,不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嗎?當然,他表達質疑的場合是否合適,是可以商榷的。

  現實生活中,人們質疑社會和政府的現象也常有發生,比如對官員財産申報制度遲未推進的質疑,對政府信息公開不夠透明的質疑,還有一些“蘿蔔招聘”等,也廣受質疑,而這些都有力推動了社會公平進程的發展。

  深而言之,思想和個性的光芒從來都不是憑藉一時的打壓,就能夠臣服的。這是自由的本性、質疑的個性。它們從來都會在黑暗角落自由發展、默默拔節。這也是思想發展和精神發展的特點:自由性、獨立性以及天然的狂野性。

  還是將質疑權、話語權還給孩子們吧。多給他們搭建一些“質疑舞臺”,多給他們一些寬鬆的發展環境,多激活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多對質疑性格進行理性引導。

  我相信,當那些“敢説話”的行為不再被看成缺點,當單一評價不再統領教育文化,當整個社會文化都能將勇於質疑作為現代公民的品格,孩子的創造活力就會不斷迸發出來。

熱詞:

  • 質疑能力
  • 孩子成績
  • 觀海
  • 教育評價
  • 質疑舞臺
  • 話語權
  • 學生培養
  • 教育現象
  • 老師
  • 批判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