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舉重夫妻退役賣燒鹵為啥感動網民?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1日 09: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廣西南寧市一間燒鹵店最近躥紅當地網絡,原因是這個燒鹵店的老闆和老闆娘都是退役的舉重運動員,他們有著正面的勵志形象──店門前“曾經舉起運動員的尊嚴,現在舉起生活的重擔”的對聯,便是讓網民感動的地方之一。(2012年4月19日中國新聞網)

  據國家體育總局統計,我國每年有3000至4000名運動員退役。在這個龐大的群體中,雖然不乏諸如李寧、鄧亞萍、楊揚這樣的“成功轉型”人士,但他們只是退役運動員中為數並不多的“幸運兒”,而更多的則像廣西舉重夫妻這樣,“簡單”地生活著。

  報道稱,據昔日的舉重運動員、如今30歲的老闆娘黃燕蘭介紹,2005年她從廣西女子舉重隊退役之後,經歷過找工作的迷惘、品嘗過拮據生活所帶來的艱辛。直至認識了同樣是退役舉重運動員的丈夫莫君成,二人利用幾萬元退役安置費共同創業,生活才開始有了起色。有網民被這對夫妻的不尋常經歷和創業精神所感動,於是將他們的故事發佈在論壇上,迎來一片好評。

  其實,在筆者看來,如果説是店門前“曾經舉起運動員的尊嚴,現在舉起生活的重擔”的對聯感動網民,這只是一種表象,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精神。用黃燕蘭的話説“我們大部分運動員從小就開始進行體育鍛鍊,突然進入社會當然會有不適應,但國家有國家的難處,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努力生活。”

  黃燕蘭一番大實話,讓我真切感受的正是一種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難怪食客毛女士感慨:“他們太不簡單了,不僅快餐做得很好吃,而且精神也很鼓舞人。”

  中國每年都會有運動員退役,退役運動員的就業安置問題較為突出。報道説,廣西師範學院體育學院球類教研室主任張俊斌表示,運動員退役之後,應該將自己在體育場上的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帶入社會,並利用這種精神給自己的生活去創造美好。這對賣燒鹵的退役夫妻恰恰做到了這一點。

  所以,在被這對賣燒鹵的退役夫妻深深感動的同時,我們也難免引發一些思考。黃燕蘭告訴記者,像她這樣領取國家安置費後自力更生的運動員不在少數,他們有的成為了運動教練、有的成為了高校的老師,但也有人生活仍非常拮據。

  如何幫助這部分人走出“拮據”,打贏人生的“下半場”,這確實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許多運動員從小參加專項訓練,有的項目從4、5歲就開始啟蒙,他們把歡樂的童年和充滿活力的青春都獻給了賽場和訓練場,獻給了祖國的體育事業,這些本應該在教室裏度過的時光,他們卻在賽場、訓練場流汗甚至流血,正值他們在長身體的時候,他們卻用自己的身體、青春、甚至生命在向自已身體的極限挑戰。等到他們退役以後已經錯過了人生的黃金時光,失去了良好的學習和深造的機會,得到的卻是一身的傷和病。他們是金字塔的基石,奧運冠軍只是塔尖上的明珠。當我們把鮮花、掌聲和物質獎勵授予這些明星和冠軍的時候;我們千萬不能忘記這些無名英雄。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對他們今後的事業和生活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

  但是,創造良好的條件,並不是讓我們都“成功轉型”為李寧、鄧亞萍、楊揚一樣的人士,像廣西舉重夫妻退役賣燒鹵這樣“簡單”地生活,畢竟是容易做到的,關鍵是運動員退役,拼搏精神不能“退役”,人民群眾的支持不能“冷場”。

熱詞:

  • 舉重運動員
  • 夫妻
  • 退役運動員
  • 網民
  • 幸運兒
  • 簡單
  • 鄧亞萍
  • 訓練場
  • 楊揚
  • 賽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