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多地學生營養餐出問題 管理粗放缺乏監督是原因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8日 16: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營養餐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管理粗放、缺乏有效監督是重要原因。好事要辦好,需要在具體執行中克勤克儉、認真負責

  上周,國家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國家推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是惠及幾千萬農村貧困地區孩子的好政策,需要地方政府在具體執行中克勤克儉、認真負責,把好事辦好。

  可惜,有些地方卻把好事辦成了“添堵”。4月13日,雲南省鎮雄縣兩名校長因營養餐出現食品安全問題被撤職。當月9日,該縣塘房鎮多名學生在食用營養餐後出現腹瀉、腹痛、發高燒等症狀,先後共有368名學生入院診治。後經調查,學校給營養餐供應的大米無合格證及生産日期。

  讓人揪心的是,雲南出現的營養餐安全事件並非孤例。3月29日,貴州織金縣一中學在實施國家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第四天,就發生了學生疑似集體中毒的事件,86名學生被送醫治療。

  管理粗放、缺乏有效監督是雲南、貴州等地出現營養餐安全問題的重要原因。這也提醒人們,營養改善計劃依然任務艱巨,撥付營養補助專項資金其實只是政府邁出的第一步,要想確保680個縣(市)、約2600萬在校生吃到衛生、營養、可口的飯菜,有關部門還須儘快建立起一套完善、細化、有效的操作規範和監督機制。

  營養改善計劃呼喚地方在管理上變粗放為細緻,推出具體的操作規範。執行部門應該對目前“每人每餐3元”的寬泛規定進一步細化,確保營養餐的配備在安全衛生的同時,又能讓學生們吃得營養、可口。目前,不少地方以採購牛奶製品、麵包、沙琪瑪等食品的辦法替代正餐,更有甚者,有的地方提供給學生的牛奶主要成分竟是礦泉水、白砂糖和黃豆……這些做法顯然有違國家改善學生膳食結構的初衷。有關部門可以借鑒“免費午餐”項目的做法,設定營養餐的具體標準。比如,每餐必須有一個雞蛋、一碗飯、一個菜,通過明確、細化的規定來確保營養餐不被剋扣。

  把營養餐做好還要加大監督、懲戒力度。目前,教育主管部門和相關職能部門是地方實施營養改善計劃的主要監管者,但雲南等地出現的安全問題表明,僅靠現有的監督無法確保營養餐的安全。據調查,雲南事發學校食堂無餐飲或衛生許可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而在貴州,事發地的工商和衛生部門竟然在學校的營養餐供貨商招標中投了棄權票,試問,在食品安全面前監管部門怎能棄權?

  為保障營養改善計劃有效落實,各地應嚴格按照公開透明的要求,及時公開食品原料採購、經費使用等情況,在加強規範管理的同時,廣泛接受社會監督特別是學生及家長的監督。廣西柳州就有學校動員社區、學生及家長,成立“清算小組”監督營養專項資金的使用,這種監督機制其實完全可以用在確保營養餐的質量安全上。在強化監督的同時,還應加大懲處力度,讓那些一心想賺取昧心財的人付出應有的代價。

熱詞:

  • 學生營養
  • 學生營養餐
  • 營養改善
  • 免費午餐
  • 農村義務教育
  • 監督機制
  • 家長
  • 食品安全問題
  • 症狀
  • 監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