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對“滯脹”隱憂不能掉以輕心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7日 12: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國家統計局上周公佈的宏觀經濟數據顯示,3月份我國CPI同比漲幅比上月反彈0.4個百分點,超出市場預期的3.5%,達到3.6%;一季度GDP增速則低於市場預計的8.4%,同比增長8.1%,連續五個季度增速回落。

  CPI和GDP數據雙雙背離市場預期,無疑加大了市場對“滯脹”的擔憂,增加了宏觀調控的難度和政策預調微調的急迫性。

  儘管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及一些專家均表示,中國經濟既不存在“滯”(停滯)也不存在“脹”(通脹),今後一段時期中國經濟仍將保持適度較快增長,物價基本穩定具有較多有利條件。但是,綜合考量目前國內外的經濟形勢,我們對此仍然不能掉以輕心。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經濟在短期內出現零增長或負增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以此來考量,對於“滯脹”的擔憂似乎顯得毫無必要。

  不過,如此簡單地得出結論是否科學尚待進一步研究和論證。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此前曾表示,當中國經濟增長率下降到6%,通貨膨脹率超過4%,就會出現“滯脹”。他認為中國宏觀經濟調控的警戒線應該定在失業率4%和通貨膨脹率4%。

  這種判斷並非不無道理。當中國經濟增長率下降到6%之後,隨著失業率和新增就業數的增加,倘若伴隨通脹的居高不下,勢必給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穩定帶來不小的衝擊。

  因此,中國保持一定的GDP增速,並將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控制到合適的範圍,則顯得非常的必要。至於嚴格意義上的“滯脹”,則更是監管層所不能容許的。

  由於國外經濟衰退的拖累,以及國內經濟轉型的影響,中國經濟可能已進入一個由“高增長、低通脹”向“低增長、高通脹”的軌道。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其實也從一個方面印證了這種判斷。如果情況繼續惡化,這將導致宏觀經濟政策可選的空間變得越來越狹窄。

  慶倖的是,面對穩增長和控通脹的壓力,中國經濟仍然還有多張牌可以打。比如,目前中國經濟增速仍然超過預期發展目標,與GDP增速警戒線更是有一定的距離,政策操作的空間仍然較大。與此同時,民營經濟和內需的發展潛力巨大,只要真正落實好各項政策和措施,其所激發的活力足以消解外貿、投資疲弱帶來的衝擊。更何況,中國可以繼續加大城鎮化建設的步伐,維持較高的固定資産投資增速。

  但必須強調的是,要想從根上解決“滯脹”的擔憂,唯一的出路仍然是加快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真正撬動內需市場的增長。因此,如何在綜合考慮目前形勢的基礎上,將宏觀經濟政策進行科學地預調和微調,為“穩增長、轉方式、控通脹”尋得平衡,則變得至關重要。

  顯然,管理層對此早已心如明鏡。溫家寶總理日前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從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著力擴大內需等九個方面部署下一階段工作重點,要求加強政策儲備,預留政策空間,做好應對困難和挑戰的準備,牢牢把握經濟工作的主動權。

  繼下調兩次準備金率之後,中國央行本週一開始對農行565家分行採取優惠存款準備金率,此舉更可視為加強宏觀政策微調細調的信號。但如何把握好這個度和火候,不對通脹造成“火上添油”,同樣考驗監管層宏觀調控的藝術和智慧。

  “不要過於擔憂,也不要過於樂觀”,或許是對目前經濟形勢的最好判斷。當前,各方最應該做的事情是,堅定發展的信心,做好份內的事情,相信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阮修星)

熱詞:

  • 滯脹
  • 通脹
  • 通貨膨脹率
  • GDP
  • 失業率
  • 宏觀經濟政策
  • 市場預期
  • CPI
  • 經濟增長率
  • 監管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