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北京企業總投資近6億元 消化呼和浩特七成垃圾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7日 05: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早上7時20分,呼和浩特市京城固體廢物處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城固廢”)副總經理蔡力群準點兒出了家門。

  蔡力群是本地的“老環衛”,去年6月,由北京機電院高技術股份公司、呼和浩特城發公司等單位投資建設的京城固廢投入運營,初期負責呼和浩特東部城區生活垃圾和全市污泥消化,未來將在呼市東部打造出一片以城市垃圾為資源的循環經濟産業園區,蔡力群就從東郊垃圾處理廠來到京城固廢。

  根據規劃,京城固廢一期日處理生活垃圾1000噸、污泥100噸、餐廚垃圾150噸,佔到全呼市日産垃圾的七成左右。同時還預留了可發展至日處理生活垃圾1500噸、污泥200噸、餐廚垃圾300噸的設計産能。

  運營首年“保底”700噸

  呼和浩特市近幾年發展迅速,2003年建成的東郊垃圾處理廠已融入市區。為此,市政府決定將東郊垃圾處理廠搬遷重建。

  “這個曾連續三年被寫進呼和浩特《政府工作報告》的民生工程,最終由擅長垃圾處理技術的北京國企中標。”蔡力群説,直到今天,呼市人還習慣把東郊垃圾處理廠稱為“老廠”,把位於金橋開發區的京城固廢稱為“新廠”。

  企業和呼和浩特市政府約定,生活垃圾一律由環衛部門負責運輸,運營第一年日均“保底”處理能力不低於700噸,上不封頂。同時,如果環衛部門“送貨”量達不到這一標準,企業仍可以按照“保底量”獲得收入。“這相當於是合作雙方相互引入的激勵機制。”她解釋説。

  “一稱,剛好十公斤”

  8時30分,京城固廢廠區內,一座支滿腳手架的廠房頂部仍在施工,焊光閃閃。“那是規劃中的垃圾焚燒車間。”北京機電院副總經理、京城固廢總經理巴智勇從辦公樓裏迎了出來。

  在焚燒車間的南側,垃圾分選、污泥幹化再利用、餐廚垃圾制飼料、滲濾液及臭氣處理的廠房依次排開,和填埋場一同佔據了園區的西側;而在園區東側,5層的辦公樓已經落成。

  巴智勇説,整個廠區內將實現生活垃圾、餐廚垃圾、市政污泥、電子廢棄物等城市垃圾的綜合處置和循環再利用。

  他拉著記者徑直來到餐廚垃圾處理的終端──封裝機。在一個漏斗形機械下方,以麩皮模擬試驗的餐廚垃圾顆粒比小米還要小。機械臂將一個個標有“飼料”字樣的麻袋提到漏斗下方,將袋口撐到碗口大小,“嘩”地一響,顆粒裝了多半麻袋。上秤一稱,剛好10公斤。

  戰略投資模式將輻射推廣

  “京城固廢應該被視為一次戰略性投資,企業通過和地方政府合作,利用自身的技術研發、整合及融資優勢,不斷拓展市場。”巴智勇説,難能可貴的是,園區內各處理項目相互關聯,在局部實現了一條環保産業鏈上下游的銜接。

  呼和浩特市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儲成功認為,通過這次合作,北京內蒙古兩地的企業、政府實現“雙贏”,來自北京企業的基礎設施投資為呼和浩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活力,受益的還是居民。

  目前,新廠所在的循環經濟園區總投資近6億元,園區內全部項目將在2013年年底建成投産。一套京城固廢25年BOT(建設-經營-轉讓)項目的賬本已經深深印在巴智勇的腦中。項目運行前期,企業每年可入賬三四千萬元,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運營後,憑藉上網電價收入和補貼,企業可以獲得一筆穩定的收入,反哺其他業務支出。照此估算,企業收回全部成本大約需要13年。

熱詞:

  • 污泥消化
  • 垃圾焚燒發電
  • 企業
  • 保底
  • 餐廚垃圾
  • 生活垃圾
  • 新廠
  • 總投資
  • 飼料
  • 電子廢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