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馬三立別傳(33)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5日 06: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天津網-數字報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約法三章

  回團第一天上班,一位領導就向馬三立約法三章:按勤雜工使用,每天早來晚走,來去事先報告,不許接電話,不許打電話,不許值夜班;不許和演員們交談,上臺不許逗哏;不許壓場演大軸,不許在海報上寫名字。條件夠苛刻的了,對劫後歸來的馬三立不啻當頭澆下一盆冷水。他卻都冷靜地接受並默認了自己的新處境。

  他和當時社會上許多人一樣,很快就清醒地認識到“右派”摘掉帽子不過變成了“摘帽兒右派”,大前提並沒有消失,因為按那時約定俗成的政治邏輯,凡是“階級敵人”都是不會被徹底改造好的,總是“人還在、心不死”,於是對他們提高警惕就是合乎情理無可非議了。

  人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總得想一點辦法。馬三立的對策很簡單:一問三不知。每天干完活就在傳達室旁邊呆著,任何人來問任何話一概回答“沒有”或“不知道”。如樂隊演奏員給胡琴燙松香向他借火柴,他明明手裏捏著也抱歉地説“沒有”,萬一著了火追查責任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有人問他是否知道誰把當天報紙拿走了,他儘管看見了,也回答“不知道”,倘若兩個人為報紙打起來,他不是有挑撥群眾之嫌嗎?凡事都只用兩句話回答,聽起來容易,做起來時間一長機械重復也容易出差錯,如有人向他借鋼筆,他信口回答“不知道”,惹得對方瞠目結舌,以為自己耳朵或他的神經出了毛病,他這才發覺把兩句話用顛倒了,連忙補充一句“沒有”。

  約束馬三立這樣的人,在台下很容易,一上臺情況就複雜起來,因為其中增加了觀眾這一層因素。他們買票進了劇場總要按個人好惡體現自己的意志,頂膩味而且毫不含糊地反對任何違背他們意願的支配行動。

  如“不許馬三立逗哏”,他和趙佩茹上場,一站在捧哏的位置上,內行的老觀眾便認為對兩個演員都是用其所短、陰陽顛倒,純粹胡來,所以高喊:“調過來!”即使按現有分工佈局説完一段,他們仍然非用沒完沒了的掌聲和喊叫把演員召喚回來,調換位置重説一段才肯罷休。

  還有“不許壓場,馬三立的節目排在前邊座無虛席,等他下臺觀眾也撤了大半,有一次整個劇場還剩下十幾個人。領導這才發覺觀眾可不像馬三立那麼聽話。他們愛聽就聽不愛聽就抬腳走人,一點面子也不給!

  至於名字不許上海報,領導們內部先自起了紛爭,登上“馬三立”三個字,可以擴大號召力賣滿座,票價能從四毛提到六毛,何樂而不為呢!這位領導表面看來是劇團班子裏的“持不同政見者”,實際上反映的還是觀眾意志。

  事情最怕後院起火,內外夾攻一起反,曲藝團從天樂移至新中央(現濱江遊樂廳)、民主、長城等劇院演出時,馬三立的大名終於見了天日,上座率和票價頓時隨之上漲,後者直至翻了一番高達八毛錢。

  人們忽然發現,馬三立在農村轉了一圈回來更加走紅了,仿佛他被打成“右派”下農村勞動改造,回來以後反倒逮著理了賽的,以致使人懷疑他在那次“火燒連營”中被燒得焦頭爛額魂飛魄散,其實不是壞事,反而像孫悟空在老君爐裏煉了一遭,更加神通廣大。不論在本市還是外地,在大劇場還是小曲藝廳,他都對觀眾産生了超乎以往的魔力,紅得發紫,大受歡迎。

  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

熱詞:

  • 馬三立
  • 別傳
  • 右派
  • 觀眾
  • 不知道
  • 沒有
  • 持不同政見者
  • 火燒連營
  • 階級敵人
  • 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