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專員寫潮劇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3日 19: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潮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汕頭地區管農業的專員余錫渠寫了不少現代潮劇劇本,上演後反響熱烈,人們親切地稱之為“專員戲”。

  余錫渠寫的第一個現代潮劇叫《龍舌涵》(又名《二升米》);此後,他又有續集《韓江水》問世。接著,他還陸續寫出《翻身院》、《韓江兩岸稻花香》、《新娘仔》、《蓮花姐妹》、《濱海風潮》等劇本。一個繁忙的公僕,幾年時間寫出這麼多的劇本,堪稱奇跡。

  這位余專員原來是個“好戲好皮猴(皮影戲)”的民間文藝愛好者。小時候只讀過幾年書,興趣廣泛。青年時期,他喜愛潮州音樂,寫方言歌謠,創作謎語,搞“採青景”,是個文藝多面手。抗戰時期,他在家鄉領導一個農民群眾組織“福德祠”時,就有過“寓教于樂”的實踐,編演了《勾踐複國》和《大破迷魂陣》兩齣潮劇,後者用神話劇形式針砭時弊,劇中以“護國將軍”和“青眼大王”影射日偽澄海縣長陳輔國和密偵頭子王昂青,他自己集編劇、導演、作曲于一身,還親自出演“烏龜大仙”一角,顯示了他以劇藝組織教育群眾的特殊才能。

  1960年,余專員在澄海縣冠山鄉蹲點期間,豐富生動的農村生活讓他“心動”,他居然冒著挨餓的窘境,重操“舊技”,寫起潮劇來。他寫劇挺會擠時間,不但深夜寫,抱病寫,在田頭蹲著構思,就連上北京開會的途中也在車廂裏寫。寫的時候真正是感情投入,常常自言自語,琢磨劇中人的臺詞;有時還比比劃劃,設計舞臺動作。寫完稿後,他還要親自參加導演,反復修改。

  余錫渠寫的戲,從題材到語言都有自己的特色,富於泥土味。其中《濱海風潮》一劇曾參加1963年省支農會演,引起轟動,又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央文化部文藝事業管理局還特地印了單行本,發至全國各地戲劇部門和劇團。他將該單行本的650元稿費湊足700元贈給上演的劇團作演出費用。正是這個關愛文藝的奉獻型的黨政幹部,給潮劇史寫下了斑斕多彩的一筆。

熱詞:

  • 潮劇
  • 劇本
  • 龍舌涵
  • 專員戲
  • 福德祠
  • 濱海風潮
  • 韓江水
  • 導演
  • 劇團
  • 單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