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聯合國世界遺産保護趨向“平民化”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3日 06: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無錫4月11日電 (記者 洪曉紅 孫權)記者11日從2012中國文化遺産保護無錫論壇上獲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保護關注點正從原來的精英階層的遺産向平民百姓的遺産轉變,這種“平民化”的保護轉變,對普通民眾的參與更為關注。

  據了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委員會確定2012年慶祝《世界遺産公約》誕生40週年的主題為“世界遺産與可持續發展:本地社區的作用”,該主題闡明了世界遺産保護應當得到全社會的支持和參與,同時凸現了在遺産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中對社會民眾關注的重要性。

  “考核遺産地管理者和地方政府的政績時不應只看遺産地掙了多少錢,更重要的是要看遺産地對當地居民的自豪感和歸屬感,對社會的和諧、穩定做出的貢獻以及對青少年的啟迪、教育作用。”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稱,中國政府重視世界遺産保護的公眾參與,尤其關注對青少年開展世界遺産的宣傳教育工作。目前,中國各級政府已經開始有所行動。

  在無錫,當地政府結合本屆論壇精心籌劃了面向廣大民眾的巡迴圖片展:世界文化遺産走進百姓家,全體與會代表10日與當地民眾和青少年共同舉行了開展儀式;而在4月18日“國際古跡遺址日”當天,河北省承德市還將結合正在開展的世界遺産保護工程組織系列宣傳活動,集會慶祝,舉辦展覽,發放宣傳冊,舉行萬人簽名儀式等。

  “國內外眾多實例證明,那些基於可持續發展實施保護管理的遺産地,特別是在制定規劃時就充分傾聽利益相關者的訴求,包括當地居民的要求,將發展作為規劃的一個重要專項統籌考慮,其保護狀況往往是最好的,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是不錯的,而且還能通過合理利用達到可持續發展。”童明康認為,中國長期以來的文物工作方針是“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其中“合理利用”就是指保護前提下的可持續利用,這也是全民參與遺産保護的重要體現。

  據悉,中國1985年加入《世界遺産公約》,1987年擁有第一批世界遺産,到現在共有41處世界遺産,數量目前位居世界第三。根據規劃,中國政府將在屬地遺産保護策略上給予資金、技術上的支持,同時鼓勵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實現遺産保護和惠及民生的共贏。(完)

熱詞:

  • 世界遺産公約
  • 世界遺産保護
  • 合理利用
  • 世界文化遺産
  • 聯合國世界遺産
  • 遺産地
  • 保護管理
  • 可持續利用
  • 遺址
  • 文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