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雲南農業與旱災“搶”收成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1日 10: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昆明4月10日電 (記者 胡遠航 史廣林)10日一早,在雲南石林縣所各邑村的玉米高産創建區裏,村民畢正學一邊和妻子談論著前兩天濕了地皮的小雨,一邊麻利地點播著玉米種。

  趁著地裏的土還保有水份,畢正學打算一個上午把自家的幾畝地都點上玉米種,再蓋好地膜。“地膜和種子都是政府免費提供的,要搶抓時令趕快種下去,不然錯過季節損失就更大了。”他告訴記者。

  儘管近3年來年年種,年年旱,但當忍受了眼睜睜看著農作物枯死在田裏的苦澀後,畢正學和村民們在學會隱忍和樂觀的同時,也學會了更為科學的栽種方式。

  “以往,我們村主要採取育苗移栽的方式種植玉米,今年因缺水改點播種植,不過播種前皆澆過農家肥,又給蓋上了地膜,在水、肥的雙‘哄’下,發的芽一定特別壯。”畢正學説。

  “哄”苗僅僅是眾多抗旱保春耕技術中的一項。石林縣農林局農技站站長王邦海介紹説,總結近兩年的抗旱經驗,石林縣採取選良種、覆地膜、增施農家肥等七項抗旱高産栽培措施,並將玉米的種植時間提前了15-20天,確保玉米穗期處於6至7月的集中降雨期,以提高玉米單産。

  “現在玉米産量由過去的每畝450公斤,提高到了如今的每畝700多公斤。”王邦海説,在烤煙生産方面,石林縣則採取集中育苗的方式以確保煙苗品質,並且根據旱情,將移栽節令適當後移。目前,各育苗點正採取控苗技術延長育苗期,移栽工作計劃在4月下旬開始,較往年推後一週左右。

  石林縣只是雲南旱區的一個縮影。在雲南,不少鄉村傳統的種植模式已發生改變,農業科技部門絞盡腦汁想出各種辦法應對連年乾旱,更為耐旱、需水量更小的玉米、烤煙替代了水稻,而抗旱保苗、增産等農業科技也開始更多的應用到實際的農業生産中。

  來自雲南省農業廳數據顯示,截至4月4日,雲南省大春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708.7萬畝,較去年同期快20.2萬畝,為增産增收奠定堅實基礎。(完)

熱詞:

  • 覆地膜
  • 育苗期
  • 旱災
  • 雲南石林
  • 石林縣
  • 抗旱
  • 玉米單産
  • 收成
  • 高産栽培
  • 育苗移栽
  • 搜索更多覆地膜 育苗期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