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迥異的抽檢暴露食品安全監管漏洞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0日 12: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月29日和3月5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先後向地方監管部門下發內部通知,通報檢出鉛、砷超標的13家“不合格”螺旋藻生産企業和內容物欺詐的8家魚油生産企業名單。3月30日淩晨,國家食藥監局對外公佈的“最新”抽檢結果顯示,原先“黑名單”上的13家“不合格”螺旋藻生産企業僅剩1家産品不合格,而原先8家內容物欺詐的魚油産品變為3個為假冒産品、其餘産品檢查結果未予公佈。(4月9日《經濟參考報》)

  一月之內,監管部門的兩次檢測結果大相徑庭,企業的公關顯然起到了作用,在利益的驅使下,監管部門在抽檢結果上動了手腳。然而,究其根本,如果不是食品安全監管存在漏洞,監管部門又豈能如此恣意妄為?

  造成兩次抽檢結果大相徑庭的關鍵是檢測標準不一。由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頒布的《保健食品國家標準(GB16740)》明確規定:對於重金屬鉛含量的監管標準,除“固體飲料”(如麥乳精等)和“膠囊”兩種劑型適當放寬至“2.0”外,其餘劑型一律以“0.5”作為判定標準。而在最新的抽檢結果中,螺旋藻保健食品鉛含量執行的卻是2.0mg/kg的標準。

  對此,國家食藥監局保健食品與化粧品監管司副司長張晉京辯稱:國家食藥監局對藻類中鉛含量的監管標準隨劑型的變化而變化,“普通劑型”的鉛含量標準為“0.5mg/kg”,而“片劑”等劑型因原料濃縮後易致鉛含量升高,故放寬為“2.0mg/kg”。可事實卻是,“片劑”既不屬於“固體飲料”也不屬於“膠囊”。

  毫無疑問,監管部門故意混淆了檢測標準的概念,並以此為早前被檢出問題的企業開脫。監管部門的底氣顯然來自於其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的身份,保健食品檢測機構的資質認定、檢測項目、檢驗標準和技術方法等全部由國家食藥監局“説了算”,儘管集關鍵大權于一身,但如果出了問題,責任也可以推給企業或地方監管部門。

  兩份結果迥異的檢測結果,清晰地暴露出國家食品安全監管存在的漏洞,也給我們發出了封堵漏洞的警示。當務之急,亟需將檢測機構從監管部門中剝離,通過進一步完善檢測流程,確保其獨立性和客觀性,同時,理順監管部門的角色地位並強化對其的監督。唯此,才能避免再度出現抽檢結果迥異的荒誕戲碼。

  作者:禹海君

熱詞:

  • 監管部門
  • 食品安全監管
  • 固體飲料
  • 片劑
  • 膠囊
  • 藥監局
  • 鉛含量
  • 經濟參考報
  • 黑名單
  • 內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