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群眾的貼心人——記興義市則戎鄉冷洞村黨支部書記朱昌國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0日 06: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貴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昔日石旮旯,今日米糧川、金銀山。”興義市則戎鄉冷洞村令人驚嘆的變化,離不開冷洞村黨支部書記朱昌國的艱苦努力和無私奉獻,是他帶領群眾改善了村裏的生産生活條件,鄉親們都親切地稱他為群眾的貼心人。

  為改變貧困落後的面貌,1996年,時任冷洞村統計員的朱昌國提出了“地改田”與“坡改梯”同步進行的想法。他&&率先示範把自家的坡地改出了1畝多水田,秋收時節,村裏老幼換工幫助朱昌國家收稻穀,大家一算,改出來的水田每畝可收1000多斤穀子,要比原來坡地種包谷多收兩三倍的糧食。“地改田幹得,勞力沒問題,就是沒錢修水池。”村民們只能“望田興嘆”。鄉黨委、政府通過爭取資金,先安排10口水池的建設,可朱昌國在村裏動員群眾,一鼓作氣修了30多口。接著又爭取到幫扶資金3.5萬元,在修好30多口水澆池的基礎上,投工投勞改出40余畝水田來。同時還修成了7.5公里的公路,解決了冷洞村烘納、爛灘、冷洞三個村民組466人若干年來出行難的問題。在朱昌國的帶領下,現在全村已“地變田”386畝,水澆池和水窖家家戶戶都有。

  有水喝了,有飯吃了,帶領村民致富成了朱昌國的又一目標。面對村情,朱昌國冷靜思考,他認為,不種糧不得了,光種糧富不了!於是,朱昌國一方面自己掏錢買農業技術書籍,學習種養殖業技術。一方面去外面“取經”,學習別人的先進做法。經過多次考察論證後,朱昌國決定動員群眾種植金銀花,而且要種優質金銀花。種植優質金銀花成本大、技術要求高,為了降低村民們種植金銀花的風險,朱昌國先自家種植20余畝,3年後就收入3萬元。於是全村推廣,請來技術人員,組織群眾學習技術,自己育苗栽種,替換原來的低産苗。通過不懈努力,到今年,全村已種植金銀花3000畝,群眾收入翻番,全村面貌也隨之發生了的變化。

  2009年至2010年,黔西南州遭受百年不遇的夏、冬、春三季連續大旱,使冷洞村多個水窖枯竭,人畜飲水都十分困難,受旱的2300畝金銀花大部分植株枯萎,新芽無法抽枝,眼看著因旱災即將毀於一旦的金銀花産業,他看在眼裏,急在心上。突然,一個墻角的礦泉水瓶一下子激發了他的靈感:用廢棄的塑料瓶裝滿水,在瓶子底部捅一個小孔,將瓶子放置於金銀花植株根部,使水緩慢滴灌入土,潤濕金銀花根部,他把這一妙想立即付諸實施,很快見到了實效。通過這種“滴灌”保苗法,用正常灌溉五分之一的水量,不僅在非常時期節約了水,而且大幅提高了植株成活率和復活率,通過積極抗旱、科學抗旱,保住了冷洞人民的“搖錢樹”。2010年4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冷洞村視察工作得知此事後,為之動容,朱昌國也因此得到總理的高度評價。總理同時指出,冷洞村的實踐彰顯了一種“不怕困難、艱苦奮鬥、攻堅克難、永不退縮”的精神,這就是貴州精神。這種精神比創造的財富還要寶貴、還要長遠。無論是抗旱救災,還是改變貧窮落後面貌,都需要這種精神!

  兩年來,朱昌國謹遵溫總理的諄諄教誨,牢記總理的深情關懷,繼續發揚“不怕困難、艱苦奮鬥、攻堅克難、永不退縮”的貴州精神,帶領黨員群眾調整産業結構,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斷推進精神文化建設。2011年新增金銀花種植面積500余畝,培育金銀花苗圃150畝,種植藥材200畝,投資70多萬元改擴建金銀花加工廠;積極爭取財政資金,組織群眾投工投勞,修通串戶路16公里,實現全村組組通水泥路目標;成立冷洞村老年協會,開展文明戶創建活動,截至2011年12月,創建“五星級”以上文明戶50戶。(記者 沈祖軒)

熱詞:

  • 朱昌國
  • 金銀花
  • 貼心人
  • 村黨支部書記
  • 興義市
  • 滴灌
  • 搖錢樹
  • 水田
  • 植株
  • 投工投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