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實現農村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7日 05: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甘肅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農村面貌發生了重大變化。但是,貧困問題依然嚴重制約著農村發展,要徹底改變貧困地區的落後面貌,貧困地區的廣大人民群眾和基層幹部一定要結合實際,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加快貧困地區農民致富的步伐。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農村工作的戰鬥堡壘,黨員是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骨幹力量,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著政策水平差、致富能力差、隊伍結構差等問題。因此,加快農民脫貧致富步伐,要切實加強貧困地區黨組織建設,為農民脫貧致富提供堅強的思想基礎和組織保障。要提高基層黨員幹部的整體素質,引導他們切實轉變觀念,增強帶領農民脫貧致富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把學習黨在農村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變為自覺行動,提高黨員的思想水平和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要選好村“兩委”班子,把有能力帶領群眾致富、有志於獻身農村建設的能人選進班子,以鄉鎮帶村組,以村組帶黨員,以黨員帶群眾,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整體工作本領。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民脫貧致富的保證,要從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出發,在充分尊重農民群眾的生産、生活習慣的基礎上加大對水利、道路、氣象、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以保證農業生産的穩定發展。要因地制宜,幫助群眾解決飲水、用電、道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儘早消除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基礎“瓶頸”制約,切實提升發展保障能力。要加快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把新增財力向民生傾斜,縮小城鄉、區域貧富差距。同時,還應協調幫聯農戶在教育、醫療、文化、安全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夯實農村發展基礎,改善農民的生産生活條件,使農民具備自己努力解決自身發展的基本能力。

  貧困地區往往是人地矛盾較為突出的地區,因此,在地少人多的狀況下,必須走現代化發展之路,走集約化經營之路,讓農民加入産業大軍,這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出路。要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和更大的城鎮容量,發展農村二、三産業。要積極開展陽光培訓工程,強化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本領。同時,通過建立勞動力轉移“超市”和收集、發佈各地用工信息,為農村富餘勞動力廣開就業門路提供相關服務,要組織實施進城、進廠、進店、進棚、進校的“五進工程”,擴大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規模,給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關鍵要積極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農業産業化發展的重點在於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要加快改造傳統農業,不斷增加農業的科技含量,讓種植大戶承包土地,利用他們的資金和技術,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還可以在家庭經營的基礎上,以市場為導向,按照“産供銷、種養加、貿工農”為一體的經營原則,進行優化組合。要不斷調整農業結構,使千家萬戶的小生産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有機對接起來。有條件的村、農戶和企業應積極發展工廠化養殖、智慧溫室、鋼架大棚等農業生産,推廣應用節水灌溉等設施。廣泛應用小型農業機械,發展農機專業戶和農機服務協會,提高農業生産力水平。要不斷推進農業科技進村入戶,從根本上提高土地産出率、勞動生産率和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廣泛應用農業實用新技術,提高貧困地區農民增産增收。(李 軍 作者單位:慶陽市人大常委會)

熱詞:

  • 農村發展
  • 農村富餘勞動力
  • 惠農政策
  •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 農村貧困地區
  • 農村工作
  • 農村基層黨組織
  • 超市
  • 群眾
  • 農業生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