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20噸廚余垃圾發的電可供500戶家庭用一天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7日 01: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昨天在杭州的天子嶺垃圾填埋場,一個很有意義的垃圾處理試驗進入了試運行,這個項目有個很學術化的名字:“廚余垃圾分選減量暨生化處理項目”。説得通俗點:就是市民投入綠色垃圾箱的廚余垃圾們,通過人工加機械的物理分揀和厭氧發酵,最後變成了可以發電的沼氣和可以改善土質的沼渣,不僅變廢為寶還減少了垃圾的體積。

  20噸的廚余垃圾可以幹點什麼?目前理想的答案是:發出的電量供500戶家庭使用。

  三道關卡,讓其他垃圾走開

  這套試驗的第一步,是篩選。

  在現場可以看到,通過清潔直運車運送來的廚余垃圾被倒入一個大漏斗,勻速落入一條傳輸帶上。有兩個全副武裝的工人,拿著“五爪釘耙”挑出碎玻璃、石塊,沒兩分鐘,記者就看到工人挑出了3個玻璃瓶。

  剩餘的垃圾繼續旅行進入“磁選機”,原理很簡單,利用了磁鐵把暗藏的鐵質垃圾全部吸出來,這一部分“落馬”最多的是易拉罐。

  最後垃圾們要經過一個大滾筒,這個滾筒可以把塑料袋、紙張分離出來,通過三道程序後,廚余垃圾就進入發電的正式流程了(見圖)。

  廚余垃圾們會流入一個近3米高的扁圓形的銀色金屬桶中制漿,與“産甲烷菌”一起攪拌均勻,然後進行厭氧發酵,産生富含甲烷的沼氣,再送進發電廠推動內燃機發電。發酵剩下的沼渣經過乾燥,就變成了改良土壤的腐殖質。

  這樣的一套新流程,會帶來什麼好處?項目負責人張海華喜歡用數據説話:現在20噸廚余垃圾在理論上可以産電3200度,這是500戶人家1天的用電量。而目前3000多噸進入天子嶺填埋場的垃圾,每天的發電量是9萬度。“另一個作用是‘減肥’,廚余垃圾經過處理後,體積減量率達到65%。減量率就意味著垃圾場的使用年限可以延長。”

  最大攔路石:垃圾分類不到位

  這麼雙贏的實驗,困難在哪?張海華很肯定地回答道:前期的垃圾分類。

  “在台灣等地這套設備已經很成熟地投入使用了,而且不需要分揀。我們最大的問題就是前期的垃圾分揀太費時費力,而且一些非廚余垃圾可能進入流程,會直接影響發電效率。”

  發電效率受到影響,實驗數據不理想,也許這套很有效的設備就會停留在試驗階段,無法投入使用。那麼一個好的試驗結果會帶來什麼?一條日處理200噸廚余垃圾的流水線。這意味著,每天杭州電網可以多出3萬多度的發電量,滿足5000戶家庭的日用電。“我們期望已經實行垃圾分類的市民可以更細心一些,像玻璃和易拉罐這些不要放進綠色垃圾桶。”

  實際上,杭州從2010年3月起正式啟動垃圾分類,已經有兩個年頭了。截止到去年年底,杭州主城區已經有765個小區開展垃圾分類,佔主城區小區總數的64%。這裡有一條硬杠杠:分類投放正確率以及分類正確率需要達到70%,才能算合格。現在765個小區中,在合格線之上的大約八成。

  杭州市生活固體廢棄物處置監管中心的相關負責人説,目前要提高杭州的垃圾分類,主要還是要靠培養市民垃圾分類的意識。今年,杭州還將繼續大力推進垃圾分類,要求各個城區都成立一支垃圾分類培訓隊伍,指導居民垃圾分類。預計到年末,杭州市區開展垃圾分類的小區達到75%,達標小區達到80%。

熱詞:

  • 垃圾分類
  • 廚余垃圾
  • 甲烷菌
  • 垃圾填埋場
  • 磁選機
  • 厭氧發酵
  • 沼渣
  • 減量率
  • 沼氣
  • 發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