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為了養茶,安溪放棄了20億産值的石材業鐵觀音之鄉壯士斷腕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6日 11: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行走在福建安溪縣南翼新城龍橋工業園,只見3600多畝的園區內廠房林立,道路寬敞。過去,這裡可是一片土柱林立、千溝萬壑的“崩崗”侵蝕區。2000年以來,安溪縣累計投入治理資金超過3億元,綜合治理面積近50萬畝,建設生態茶園24.5萬畝,實現了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統籌。

  五招戰“崩崗”

  “安溪遍地是‘崩崗’,山下良田變河灘,河床高田三尺三,要想高産難上難。”這是安溪長期流傳著的順口溜。2002年,一份衛星遙感數據觸目驚心:安溪縣水土流失面積達814平方公里,佔全縣土地面積的28%。其中,“崩崗”侵蝕1萬多處,佔福建省的一半左右。

  “針對‘崩崗’崩塌程度、地理位置不同,我縣摸索出五種有效的治理模式。”安溪縣委書記朱團能介紹説,一是建設工業園區,變“崩崗”區為工業區;二是建設生態旅遊區;三是建設水保生態區,對“崩崗”區進行了綜合治理,植被覆蓋率由15%提高到93%以上;四是建設經濟作物區;五是建設新農村建設示範區。

  石材行業退出

  安溪縣石材開採加工是年産值超過20億元、年納稅超過1個億的産業。但是,石材行業造成水土流失和環境污染,已與該縣建設“中國大茶都、新型工業縣、閩南後花園、幸福新安溪”的目標定位不相符。從2009年開始,安溪縣以壯士斷腕的堅決態度,開展整治“風暴”,依法關閉取締73家石材礦山企業、544家石材加工企業、93家小型加工企業(點),在全省率先實現石材行業全退出。

  “一個20億元産值的行業整體退出,勢必會影響財政收入等硬指標的增長,‘陣痛’在所難免。但從長遠考慮,陣痛終將過去,為的都是安溪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更美好的明天。”安溪縣長高向榮説。

  茶業與生態雙飛

  茶業是安溪的民生産業,全縣80%的人口從事與茶相關的行業,農民人均收入一半來自茶葉。茶業,是安溪的“一號工程”。

  “安溪原本山清水秀,但隨著茶葉價格的飛速提升,茶樹變成‘搖錢樹’,茶園變成‘聚寶盆’,千萬座山頭一時間火爆開墾、黃土遮日,水土流失成了隱患。”安溪縣農茶局局長蔡建明説。

  如何在茶産業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之間找準平衡點?2005年,安溪縣全面推廣生態茶園種植模式,每年建4萬畝生態茶園,在茶園種樹、修排水溝、建蓄水池,有效解決水土流失問題,保持茶園原生態。2007年,該縣全面禁止毀林開墾茶園,依法查處毀林案件116起。同時,縣財政撥出專項資金,實施“百山造綠”工程,每年對100座茶山進行造林綠化,退茶還林,穩定茶園面積。

  “在生態茶園內,建設養殖場、沼氣池,並套種果樹。這叫立體種植茶園。”該縣內洋水庫生態茶葉莊園負責人姚加懷樂呵呵地説。

  “立體”種植茶園的農業循環經濟模式,既變廢為寶又美化環境,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熱詞:

  • 崩崗
  • 茶産業
  • 石材業
  • 鐵觀音
  • 茶都
  • 生態茶園
  • 茶業
  • 風暴
  • 立體
  • 石材行業
  • 搜索更多崩崗 茶産業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