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防禦農業氣象災害應趨利避害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5日 20: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農業氣象災害,佔自然災害的70%以上,尤其是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使之隨機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災害的不確定性與防禦難度增大,其防災減災形勢更趨嚴峻。對於農業氣象防災減災問題,近些年來已更加引起了國家與公眾的重視。

  然而,在防災減災中,人們對於農業氣象災害的雙重性尚缺乏足夠認識,以至於在某種災害發生後,往往缺乏對其弊利的權重做客觀分析,而且又只重視已發生災害的抗禦,而忽視可能産生的另一種傾向。

  比如春季低溫陰雨。據專家介紹:在早稻播種育秧期間,若日平均氣溫連續3天以上低於10℃─12℃,極易造成爛秧死苗,亦會使小麥開花受阻。但是,倘若沒有陰雨天氣,塘堰稻田無水,早稻、棉花移栽就無法進行,而陰雨天氣的降水量就是其有利的一面。

  這就告訴了人們,對於農業氣象災害只能趨利避害地加以順應防禦。在目前短期內難以培育出抗逆性(即抗旱、澇、冷、熱、病、蟲)更強品種的情況下,較為有效的辦法是趨利避害的調整播種期,使之重要發育期,如水稻、玉米孕穗到抽穗揚花期躲避有害高(低)溫或者卡脖子旱危害時段。又基於水的導熱率比空氣大許多倍,加之水的液體、固體、氣體三態相變,對於冷、熱、濕、空氣的調控作用,是因勢利導防災採用的絕好途徑,而作物在水、肥管理上的農藝措施,對於生育期的促控,在傳統農業上早已司空見慣。

  如長江中下游地區,春季到初夏,主要是對小麥油菜等越冬作物、棉花苗期,加強陰濕、漬、病害的防禦,在清理“三溝”的同時,又應注意塘堰庫湖蓄水保水。在初夏梅雨時節,排澇排漬防洪的同時,梅雨後期尤應蓄水保水,以備中稻中後期防禦伏旱與晚稻移栽用水。而且水的熱容量大,導熱率強,適時適當深灌既可防中稻盛夏高溫危害,又可防晚稻早“秋寒”(俗稱寒露風)危害。在秋冬時節,秋收秋種的關鍵因子,又離不開一個“水”字,最為重要的是移栽油菜用水。到了晚秋還要杜絕打撈魚類將塘水抽幹的“竭澤而漁”現象。當然秋季連陰雨既不利於秋種,亦不利於棉花裂鈴吐絮,還不利於秋收,開好“三溝”排漬,又不忘蓄水保水。一個十分值得注意的問題是,由於歷史上的過度圍湖造田,水面銳減,湖泊的調蓄功能隨之銳減,來年春旱必成大慮。冬季主要是作物防凍安全越冬管理,除了對於春性與半冬性小麥、油菜的播種期,要切實把握,以免年前拔節、抽薹凍害外,依靠蓄水保水在霜凍前灌水防凍的作用也是昭然若揭。

  還有一個為人鮮知的問題是,在農業濕地,出現35℃以上高溫乾旱的時段,對於稻飛虱、紋枯病等卻有抑制,這樣就可借助於高溫乾旱“暴力”,殺滅作物害蟲與病菌。而在澇漬地,乾旱可增加土壤通透性,光照的充足無疑又有利於提高光合效率,澇漬地在乾旱年份的增産現象,已是屢見不鮮。(劉志偉)

熱詞:

  • 防禦
  • 農業氣象災害
  • 澇漬地
  • 三溝
  • 促控
  • 越冬管理
  • 土壤通透性
  • 深灌
  • 冬性
  • 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