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常德武陵區制定“稻田保姆”計劃 免費送苗傳授育秧技術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5日 04: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湖南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寒意剛剛退去,氣溫陡升。這對常德市武陵區蘆荻山鄉初次採用“早稻集中育秧”的農民來説,既喜又憂。喜的是升溫後秧苗長得快,憂的是怎麼防範高溫傷苗。

  4月2日清晨,記者來到蘆荻山鄉李白溪村。村支書蘇志祥早早到秧田護理了一遍秧苗,又匆匆趕到村部會議室。此時會議室被村民們圍了個水泄不通。“我們今天要對村民進行‘早稻集中育秧’技術培訓。” 蘇志祥對記者説,“我只通知了一組的種糧戶來聽課,沒想到二組、三組甚至外村的人也來了。”

  這時,一個中年漢子把摩托車停在村部門口,急匆匆往會議室裏擠。在記者請求下,蘇志祥叫住了他:“王士貴,你別急,記者想採訪採訪你。”王士貴臉上露出幾分羞澀,撓了撓頭説:“採訪我做啥啊?”“記者同志,採訪他幹什麼,他只知道在城裏送液化氣賺錢。”旁邊幾個大姐笑著説,“他家就一畝二分地,哪懂什麼種田哦!”“不會種,還不可以學啊?聽説集中育秧不僅省事,而且産量高,我就希望能一邊打工一邊種田。”王士貴笑呵呵邊説邊往會議室裏擠。一位熱心大姐立刻推出另一個人:“記者同志,你採訪史大華!她是我們這裡的種糧大戶,是個土專家呢!”在人群裏,一個聲音傳過來:“不是不是!我自己家的田加上租來的田,一共才15畝呢。我家種水稻雖然琢磨了一些辦法,但還是想聽聽區裏的專家是怎麼講的。”

  在素有“魚米之鄉”美稱的湖南,種十幾二十畝田也算“種糧大戶”嗎?當天,區農林局局長陳國群也來到了李白溪村。他向記者解釋,由於武陵區地處常德市中心城區,所轄7個鄉鎮耕地面積總共只有7.8萬畝,加上代管的德山、柳葉湖、石門橋,水稻種植總面積不超過20萬畝。全區農業人口人均耕地面積只有0.84畝,人均水稻種植面積只有0.62畝,所以種10多畝田也算“大戶”了。

  今年,武陵區財政撥款,在蘆荻山鄉李白溪村一組開闢早稻集中育秧示範基地。借助這一平臺,農技人員手把手向農民傳授集中育秧技術,培育出的秧苗還將免費送給當地農民,可供1600畝稻田種植。

  “武陵區水稻種植面積雖小,但我們深刻認識到,哪怕拋荒一分田也是資源的浪費、國家的損失。” 陳國群告訴記者,結合區情,他們專門制定了從選種到育秧、從培管到收割的“稻田保姆”全程服務計劃,特別是利用今年推廣的集中育秧技術,農民只需備好大田,將秧苗取回後,就能直接拋栽。他説:“這樣一來,像史大華那樣的種糧戶就能獲得更高的效益,而像王士貴那樣早出晚歸的務工農民,也一定能實現打工種田兩不誤。”

熱詞:

  • 育秧技術
  • 稻田
  • 拋栽
  • 石門橋
  • 培管
  • 秧苗
  • 種糧大戶
  • 種田
  • 早稻
  • 李白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