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傳統清明節約始於周朝 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4日 11: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河南頻道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河南頻道4月3日電 4月4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又稱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掃墓節、植樹節、插柳節等。民俗專家介紹説,我國傳統清明節大約開始於周朝,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説,清明節起源很早,大概在我國的周朝時代就出現了,但是真正成為民俗節日則是在唐宋以後。

  在清明節前有一個寒食節,這是個祭祀鬼神的節日,它們原本是兩個不同的節日,但是由於時間上比較接近,在民間逐漸將兩者合二為一,於是就出現了清明具有寒食掃墓的風俗。

  清明本是一個節氣,那麼它是如何與祭祀掃墓有聯絡的呢?王來華介紹説,在很早以前,我國的先民們對於祭祀就非常重視,但是當時還沒有祭祀掃墓的習俗。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祭祀墳墓的風俗逐漸盛行。唐代時,人們逐漸接受了清明掃墓的風俗,且越演越烈。朝廷以政令的形式將民間掃墓的風俗固定在清明前的寒食節。到了宋代,清明節將寒食節完全替代,並承載了原屬於寒食節的節俗功能。明清時期,清明掃墓風俗更加盛行。直到現今,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民俗專家表示,清明時節,春光明媚,草木吐綠,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還有清明踏青以及盪鞦千、拔河、鬥雞、放風箏、蹴鞠等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從這一點來看,清明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的儀式。

  為了讓人們能有充裕的時間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清明節在2006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08年,清明節被增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並放假1天。

熱詞:

  • 掃墓節
  • 三月節
  • 周朝
  • 祭祀
  • 寒食節
  • 清明時節
  • 踏青節
  • 風俗
  • 清明節
  • 民俗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