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通訊:上海新葬式推廣“憂中見喜”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4日 08: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上海4月2日電 題:上海新葬式推廣“憂中見喜”

  中新社記者 宗晨亮

  陸老伯母親的骨灰于1991年參與上海首次海葬活動,近日他來到上海海葬紀念苑內祭奠母親,年逾六旬的他告訴記者:“為了給子孫後人節約土地,我百年之後也要追隨母親選擇海葬。”

  上海推行包括海葬、壁葬、樹葬在內的新葬式已廿載有餘,像陸老伯這樣支持新葬式的市民越來越多。據最新統計,1991年上海首次推出海葬時骨灰撒海的逝者為287人,而到了2008年至2011年,上海年均海葬者從1887人上升到了2259人,如今仍以每年8%的速度遞增。

  福壽園是上海最先推出節地生態葬的公墓。福壽園副總經理伊華表示,“今年我們發現市民的參與度越來越高。以前新葬式佔總量不到兩成,最近幾年的比例已跨越到四、五成,今年甚至達到六成,我覺得民眾對此是接受的。”

  上海市民政局殯葬管理處處長呂春玲表示,上海計劃在“十二五”期間(2011年至2015年)實現“70282”的葬式格局,即土葬佔七成,室內葬佔28%,剩下的2%為海葬。目前上海選擇室內葬、海葬的人越來越多,後兩種葬式所佔比例相加已超過了兩成。

  不過從上海總體來看,新葬式的推廣依然遭遇“入土為安”這一國人傳統觀念的束縛。以滬上規模最大的公墓松鶴園為例,松鶴園于20年前便嘗試推出節地葬,但一萬餘穴價格低廉的節地墓,迄今僅僅售出一半。

  與此同時,海葬在申城卻遭遇另一種困境。由於相關執行部門缺乏資金,導致許多選擇海葬的市民“無船可租”,不得不等到第二年才能讓親人魂歸大海,挫傷了部分市民選擇海葬的熱情。

  為此,近年來上海市民政局通過提高補助、加大宣傳等方式,在市民中大力提倡新葬式。呂春玲2日向記者透露,上海今年將大幅提高選擇海葬的逝者家屬的補貼標準,從現在的400元人民幣提高至2000元。他表示,希望通過民政局此次提高補貼標準,表達政府部門對於選擇海葬的市民家屬的褒獎,進一步促進上海海葬工作的發展。

  同時,上海公墓業者對新葬式也在不斷進行創新。滬上首座景觀式壁葬群“海上名居”日前開園,園區採用濃郁的海派文化元素裝點壁葬墻,一改傳統壁葬單一陳舊的外觀。呂春玲表示,申城公墓應不斷強化文化創新,增加文化內涵,改變傳統公墓“骨灰埋葬地”的舊形態。(完)

熱詞:

  • 葬式
  • 海葬
  • 70282
  • 節地
  • 鶴園
  • 補貼標準
  • 2008年
  • 節約土地
  • 名居
  • 文化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