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海南黎錦傳承人:用古老技藝帶動鄉親致富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3日 19: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海口4月1日電(周正平、伍鯤鵬)織錦,是海南省黎族婦女世代相傳的古老技藝。2009年,“黎錦紡織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五指山市番茅村的劉香蘭,被認定為黎錦紡織技藝傳承人。

  日前,記者來到了劉香蘭的紡織作坊,目睹了她和其他黎族婦女將一根根色彩鮮艷的棉線、絲線,在簡陋的織機上用手工編製成精美黎錦的過程。

  劉香蘭説:“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會編織黎錦,我很喜歡這項手藝。每個月我都會免費到黎村講課培訓,希望能帶動更多的黎族婦女製作黎錦。我希望黎錦這項黎族的傳統技藝能一直傳承下去。”

  走進作坊,就看到墻壁上挂著一幅幅剛完成的黎錦製品,有的繡著蜻蜓和青蛙,有的繡著烏龜、龍等圖案,還有的繡著黎族青年男女舞蹈的場景。在房屋的一角,有很多黎錦製作的小錢包等工藝品,擺放在籃子裏。還有的黎錦被裝裱到相框裏,成為一幅精美的工藝畫,挂在了墻上。

  據介紹,黎錦的歷史已經超過3000年,早在春秋時期,海南黎族婦女就開始製作黎錦。而在秦漢時代,黎錦開始作為貢品進貢給當時的皇室,後來漸漸成為民間婚喪嫁娶的必備之物。以前,黎族婦女用黎錦製成筒裙、上衣、頭巾、花帽、花帶、被面自用,現在,她們用黎錦製成工藝品、禮品賣給遊客。

  劉香蘭告訴記者,如今她的很多親戚朋友都在農閒時到她的作坊來織錦。黎錦已經是她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製作黎錦全程都靠手工,製作時間是相當長的,每幅黎錦需要至少10天紡織,每幅成品可以賣到1000元以上。現在,劉香蘭的作坊訂單不斷,作坊的女工每年可以有數萬元的收入。

  劉蓮英是劉香蘭作坊裏面一位普通的黎族婦女,她對記者説:“每天只要我閒下來都會到這裡來織錦,我的手藝是在13歲的時候就學會了的。以前年輕人都不願意來學這個,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向我學織錦了。”

  在作坊裏面唯一的一台大織機上,女工王雪冰正在工作。“我現在做的是一幅反面的大錦。要15天才能做好,大約可以賣到3000元,我是農閒的時候才會來,一年的話可以製作20多幅。”王雪冰説。

  但是,劉香蘭對黎錦的發展現狀依舊憂心忡忡。她説,雖然現在銷量好了,而且願意來學的人也越來越多了,但是現在的錦大部分都是定做的圖案,作坊裏面只有我會設計,以後怎麼讓大家學會設計圖案還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同時,供不應求的黎錦雖然銷量很好,但是單價還比較低,對很多婦女來説,織錦只是在農閒時賺些額外收入,要真正形成致富的産業還很難。

  五指山市副市長黃桂良告訴記者,五指山市對於黎錦保護傳承很重視,幾年前就開始發掘保護黎錦傳承人,僅在番茅村就發掘了兩位傳承人。下一步,五指山市將在促進黎錦産業化、規模化上下功夫,將黎錦推廣到島外市場。

熱詞:

  • 黎錦
  • 傳承人
  • 致富
  • 海南黎族
  • 黎族婦女
  • 織錦
  • 王雪冰
  • 保護傳承
  • 花帽
  • 非物質文化遺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