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俞正聲的“創新”之談讓人“開卷有益”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3日 07: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創新是一個國家的生機和希望,也是一個城市的活力和後勁所在。這是市委書記俞正聲在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説的一番話。(據3月31日《解放日報》)

  毫無疑問,當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發展,創新創造日新月異,科技成果轉化和産品更新換代的週期越來越短,科技、人才、技術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不具備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不掌握核心技術,只能淪為發達經濟體的配角,佔據微笑曲線的低端,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難以做大做強。

  特別是“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是上海十分現實而又緊迫的任務。如果沒有科技的引領和人才的支撐,沒有有利於戰略性新興産業成長髮育的土壤和環境,不突破妨礙創業型科技人才成長的制度瓶頸,就沒有轉型發展的主動權,也就不可能有自己的新優勢。這正如俞正聲在講話時所分析的,上海的創新基礎較好,但與兄弟省市相比仍有一些不足:一是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不夠到位;二是新産品、新技術的市場推廣和轉化依然不夠順暢;三是科技與金融結合不夠緊密。我們必須正視不足,下大力氣突破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瓶頸制約,牢牢把握創新型經濟發展的先機和主動權。

  如此説來,“十二五”期間,不管是從時代背景還是歷史方位來看,上海都處在一個發展的關鍵時期,也面臨著不少瓶頸制約和突出問題。按照中央對上海提出的率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要求,堅持不懈抓創新,堅定不移促轉型,進一步積聚和形成上海發展的新優勢,讓創新型城市成為上海未來“新標簽”,是在更高起點上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上海理應承擔的歷史重任。

  正因如此,俞正聲強調,要進一步優化創新環境,重點營造好“三個環境”:一是更加寬容的人文環境,既要尊重科技發展規律,鼓勵多出成果、快出成果,更要強調理解寬容失敗,鼓勵大膽探索,提倡學術爭鳴;二是更加寬鬆的政策環境,給予科技創新創業適當的政策激勵、引導和保護,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三是更加開放的市場環境,為不同類型、不同所有制的科技企業提供公平的競爭機會。

  在筆者看來,俞正聲的“創新”之談,不僅濃縮了他對科技創新的深邃洞察,體現了他對自主創新真諦的精深感悟,更彰顯了上海堅持不懈抓創新,堅定不移促轉型的信心和能力。特別是他提出的營造好“三個環境”,符合中央的要求,符合上海的實際,更順應形勢的需求、百姓的期待。

  【本文選自“中國共産黨新聞網七一社區”,】

  依筆者的理解,俞正聲所強調的“創新”,就是要拋開舊的東西、創造新的事物,這需要勇氣和膽識,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銳意改革。只有銳意改革,才能打破陳規陋習,破除條條框框的束縛;才能不唯書、不唯上,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尤其是營造好“三個環境”,更需要各級領導幹部克服各種狹隘觀念,具備遠大目光,不做井底之蛙,拒絕故步自封,善於正確把握和處理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善於站在全國、甚至世界政治經濟發展變化的大趨勢、大背景下思考問題、謀劃策略、制定思路。只有這樣,才能把握先機、贏得主動,讓上海轉型發展的舞姿因創新而更加炫動。

熱詞:

  • 俞正聲
  • 創新主體
  • 創新
  • 解放日報
  • 歷史方位
  • 轉型發展
  • 新優勢
  • 微笑曲線
  • 低端
  • 制度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