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張楠之:90後打老人患了“道德貧血”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2日 12: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聲在線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一段《50後老頭血戰90後孩子》的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中數名老人遭2名少年毆打,一名老人被打倒在地後遭狠狠飛踹。網友稱2名少年在敬老院盜竊被老人發現,老人稱要告知其家人被少年毆打。事後,疑似主角在被人肉後發文稱“不僅打老頭,下次還打老太婆。”(3月30日《成都晚報》)

  兩個少年毆打年近七旬的老人,這樣的事兒看起來只是一個個案,但是,它卻引發了公眾普遍的關注。關注,是因為有著隱隱的擔憂,那麼,擔憂的心理從何而來呢?

  這種擔憂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現在生活條件改善,很多家庭對孩子有著或輕或重的溺愛傾向,而溺愛的孩子容易養成放縱、暴戾的性格;一是社會,包括學校和家庭,在孩子的品德教育上,還很不令人滿意。這種情況下,人們就會擔心有更多的孩子會做出像這兩個少年一樣的舉動。

  現在學校從低年級開始就開設有專門的“品德課”,但是呢,與此同時,現在不少學校也開始要求孩子們讀《弟子規》之類的古代經典,也作為品德教育的內容。這種現象實際上也就反映出教育機構在品德教育上的矛盾心理,他們對自己的教育方式也不太自信,也在進行不斷地嘗試。這種嘗試的過程,難免會流於空洞、虛浮,重説教而輕行動,能入耳,難入心。

  相比于學校教育來説,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性格塑造上的責任更大。不過,家庭教育中很多可能給孩子帶來不利影響的細節,卻往往被忽視了。很多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可能都做過這樣的事,比如,孩子走路碰到桌子,碰疼了哭了,家長不是安慰孩子,提醒孩子下次走路注意,而是趕緊用手拍打桌子,一邊打一邊責怪桌子碰了孩子。這看起來是在哄孩子,但家長們有沒有注意到,孩子再被什麼東西碰了,他也會去打那個東西。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實際上就是在碰到任何問題時,都把責任推給別人,一切都是別人的錯,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反思的能力。

  從這兩個少年毆打老人的事件中,我們也看到了這樣的思維方式,兩位少年因為騷擾敬老院,受到老人批評,他們的解決方式不是反思自己,而是毆打批評他們的老人;當事件被曝光,遭到網友批評之後,他們又揚言“下次還打老太婆”。

  品德教育不是讀幾本書、聽幾次空洞的説教就可以完成的,品德教育需要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的小事中來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學校和家長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尤其是家長的責任更大。魯迅先生寫過一篇文章,叫作《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強調的就是父母在子女教育中的責任。今天的家長、老師們也有必要好好反思一下──我們現在怎樣做父母,我們現在怎樣做老師。

熱詞:

  • 家長
  • 老人
  • 品德教育
  • 毆打
  • 品德課
  • 成都晚報
  • 弟子規
  • 家庭教育
  •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