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大米草”折射物種引進之困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1日 03: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在福建省寧德市沿海地區,記者看到,一種成片齊肩高的植物茫茫無邊。用力拔起一株,匍匐在地下十幾厘米的根莖被帶出。

  當地人介紹,以前這裡擁有優良的近海生物棲息環境,而現在,卻被這種當地人叫做“大米草”的植物佔據。

  迅速蔓延破壞生態

  寧德人口中的“大米草”,學名互花米草。“1980年,福建省從美國引進了互花米草,最早種在東吾洋和羅源灣內。”寧德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互花米草對促淤造陸、保灘護堤的作用非常明顯,還能有效吸收海水中氮、磷等有機物質,防止赤潮産生。“消浪、保灘、護岸,是當時引種互花米草的主要目的。”

  未曾想,多年後互花米草卻大範圍蔓延,侵佔了大片貝類養殖區,與海帶、紫菜等爭奪營養,導致貝類、蟹類、藻類、魚類等多種生物窒息死亡,水産品養殖受到毀滅性打擊,嚴重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

  氾濫成災的“大米草”,還侵佔了沿海灘塗植物的生長空間,使大片紅樹林消亡;到了秋冬季節大米草枯萎後,在海面上形成大片漂浮垃圾,既影響美觀又妨礙航運安全。

  在最高峰的1995年,閩東大米草面積一度達12萬畝,嚴重影響灘塗生態、海洋物種、海洋環境。經多年治理,目前還有近10萬畝。

  防治方法有待提升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曾兆華介紹,大米草草籽隨潮漂流,見土紮根,根係極其發達;再加上海洋灘塗環境難以操作,防治難度很大。原寧德市科委曾懸賞20萬元,尋求科學清除大米草的良方。2006年,福建省設立專項資金用於大米草防治工作。

  “我們嘗試了多種方法,最終形成了化學、物理、生物防治三種治理模式。”曾兆華説。化學方式主要指利用化學藥劑除草。“漲潮落潮導致化學試劑效果難以保證,又讓化學試劑容易擴散,因而對試劑安全性要求更高。”常規的物理防治方法指採用拔出、挖掘、割除等人工方法;生物方法也在防治工作中得到應用。

  “由於生態和環境條件的差異,各地制定大米草的防治方案也要區別對待。”曾兆華坦言,現在的防治方法不是“放之四海皆準”,也並非十全十美,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目前,寧德已經清除灘塗大米草7000多畝,種植紅樹林315畝,增加水産養殖灘塗6000多畝。

  引進物種應強化監管

  近年來,有害物種入侵成為一個廣受關注的話題。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李明福介紹,目前,我國每年引進的物種有案可查的至少有五六千批次。但是,還有一些物種會通過邊貿、航空等渠道被引進,其中很可能會有有害生物。

  李明福介紹,外來物種的引進要有官方許可,初次引進物種要經過評估,得到許可以後才能引進。物種引進可能通過農業部門、林業部門或者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其中,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主要在防止禁止入境的物種方面起到把關作用。近兩年,防止外來物種入侵的意識有所增強,但仍需從制度上加強監管。

  李明福説,和大米草、水葫蘆等一樣,很多物種在引進時考慮的是其利用價值,但並未預見到未來有可能對環境産生負面影響。因此,他建議引進物種不能急功近利,引進前要對周圍的環境進行危險評估和風險評估,並制定預案;要控制引進物種生長的環境和範圍,尤其是一些可能有害的生物要有完備的管理措施,防止蔓延。

熱詞:

  • 大米草
  • 互花米草
  • 1980年
  • 科學清除
  • 有害物種
  • 外來物種
  • 海洋灘塗
  • 物理防治
  • 促淤造陸
  • 紅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