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照見人格的動物世界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1日 01: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報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賽羅

  上世紀80年代備受爭議的陶瓷雕塑《貪得無厭》,造型是一頭昂首站立的熊,齜牙咧嘴地咆哮著,碩大的手掌伸向前方,像是要抓住什麼的樣子。整件雕塑體積並不大,卻充滿堅不可摧的力量感和咄咄逼人的氣勢,好像一陣狂風迎面襲來,幾乎讓人窒息。色釉在其上肆意流淌,絲絲縷縷,竟然造就了和真實皮毛一樣的逼真效果。一雙瞪圓的眼睛和高聳的鼻尖,還有橫亙臉上的皺褶,因為挂釉稀薄而隱約顯露出陶土本身的黃褐色,層次分明,更覺傳神。另一件作品叫作《本是同根生》,表現兩隻公雞針鋒相對,直到兩敗俱傷仍是不肯罷休。它們頂著血紅的冠子,上面的色釉順勢流淌,佈滿眼睛四週,這還不夠,還要在喙下凝成水滴狀,透出更加濃郁的血紅色,鮮艷欲滴,觸目驚心。

  像這樣的“人格化”處理,貫穿著周國楨的整個陶藝創作史。在他看來,人世間的各種角色,在動物的世界裏都可以找到對應。通過強調動物的形體和動作等特徵,賦予它們可愛或可惡的品性,可以表達語言難以表達的內容。

  “泥條盤築”陶藝則是雕塑概念的延展,歸結于他對古代陶藝的領悟。周國楨對陶藝停留在“宮廷藝術”和“清代遺風”倣古摹寫的現狀不無痛惜,他汲取了漢唐雕塑洗練概括的手法,有意識地誇張物象的特徵,省略不必要的枝節,意在加強形式美。周國楨動物瓷塑的誇張、變形,還借用了傳統雕塑藝術中的對比、均衡、規則化等裝飾手法,使作品在造型表現上具有張力,也富有裝飾趣味。

  另一個重要的創作手法是“偶然性”的表現。燒造過程在一定意義上存在著“偶然”因素,但它並不屬於絕對意義上的偶然,而是存在著必然的偶然。一個成熟的陶藝家,往往能從中預見或洞察到“偶然”産生的契機,藉以覓獲富有創造性的偶然。周國楨將這一手法發揮到隨心所欲的程度,從而形成了他後期陶藝創作的典型風格。

  從不被承認、遭遇批判,到復出,再到備受推崇,上上下下,曲曲折折,周國楨其實從未介意過。對於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曲折和阻力正是追求和創造的陪襯,真正的藝術品同樣也要受到歷史的檢驗。他們在經受住這些考驗的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一些深刻和嚴峻的思考。

  近日,“得雅軒”在愛家收藏品市場舉辦的中國陶瓷藝術名家精品大展中大師雲集,同時也不乏瓷苑新秀。陳淑娟的作品構圖精巧,帶有細膩、清麗的女性特質。余欣秉的作品《春夢》,以工兼寫表現牡丹花開的繁盛景象,色彩富麗,如夢如幻。詹明榮致力於陶瓷油畫的探索,他的《瓷甌》、《瓷魂》獲景德鎮首屆國際陶瓷節一等獎。劉翮天注重繪畫與造型、材質的完美結合,其“雲上陶藝坊”之青花超凡脫俗,濃重不失五色,以大中器型配之,粗獷豪放,獨樹一幟,代表作《青花釉裏紅玫瑰紋盤》。邱啟先的《紅樓夢十二金釵》人物瓷板畫獲“金鳳凰”工藝美術創新産品大賽金獎,代表作是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懷俊合作的《瓷都十景》。

熱詞:

  • 周國楨
  • 陶藝創作
  • 傳統雕塑
  • 作品
  • 動物世界
  • 春夢
  • 偶然性
  • 宮廷藝術
  • 金鳳凰
  • 色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