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當代藝術陶瓷疊加多重價值 演繹“十年漲十倍”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9日 16: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文化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田鶴仙 粉彩梅清圖文房 北京匡時 供圖

  楊羽

  2011年的拍賣市場可謂“高開低走”,然而,在當代陶瓷市場上,高價卻紛紛在秋拍中出現。在中國嘉德秋拍中,年輕陶藝家白明的“紅葦頌青花釉裏紅箭筒”,估價80萬元至90萬元,成交價達126.5萬元,創下其作品拍賣的最高價。在北京保利秋拍中,周國楨的青花釉裏紅“雛雞”天球瓶,估價25萬元至35萬元,成交價達到了115萬元,創出其拍賣最高價。一個個高價背後,實際上折射出當代陶瓷市場巨大的升值潛力。

  綜觀當代陶瓷的收藏市場,除了個人之外,機構投資者的力量也不容小覷,隨著市場對當代藝術陶瓷的再認識,其價格也是水漲船高。以景德鎮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為例,上世紀80年代末,普通規格作品在1000元以內,90年代末在1萬元至3萬元,而在2009年就攀升至10萬元至30萬元。演繹了“十年漲十倍”的傳奇。中國嘉德2008年開始舉辦當代陶瓷專場,最初的總成交額為1000萬元,到2011年秋拍,該板塊的總成交額已達到6000多萬元。

  目前,很多人還是不太理解當代陶瓷,中國人開始關注現代陶藝,並在輿論上形成規模應該是在20世紀90年代之後。近年來,老一輩陶藝家如“珠山八友”、鐘蓮生、王錫良、祝大年、周國楨等在現代陶藝方向作出了有益的嘗試,開創新貌。同時,一大批中青年陶藝家如熊鋼如、張景輝、白明、白磊也創造出新面貌,風格流派眾多,技法日趨多樣。他們中大多數是高校教師,或受過高等教育,受到過傳統陶瓷藝術的熏陶,從某種意義上説,由於這些學院藝術家的出現,中國才有了自己真正自覺意義上的當代陶瓷。

  當代陶瓷在構圖佈局上,突破了傳統的主題;在裝飾工藝上,傳統名釉得到傳承,顏色釉、釉上彩和釉下彩都呈現出新面貌。古彩、粉彩、新彩、墨彩、噴刷花、堆雕金、浮雕、半刀泥、刻劃花等新工藝、新形式、新創造層出不窮,亮點不斷。當代藝術陶瓷由於集觀賞性、藝術性、文化性、收藏性、投資性、實用性于一體,其藝術語言的當代性和新穎性,以及在家居之中具有很好的可視性及與環境的協調性,都預示著當代藝術陶瓷具有良好而廣闊的市場前景。

  “實用而儘量美觀”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限制了陶瓷作品發展。在這種觀念下,其功能只是實用加玩賞。陶藝家只能在追求設計與形式美的領域裏探索,陶藝家也更接近於工藝家,無法融入現代藝術的潮流。而當代陶瓷的作用在於它擴大了原有陶藝的藝術屬性,使陶藝家不受“制器”的限制,可以在其審美和價值批判領域裏馳騁。既可以在原來的設計領域裏繼續有所作為,又可以充分發揮其藝術家的天性,涉足到雕塑、裝置等眾多藝術領域。豐富了自己又補充了其他藝術門類。陶藝家創作過程是不斷地向陶瓷造型的難度發起衝擊的過程,他們的藝術彰顯了中國當代陶瓷追隨時代發展的路向。

熱詞:

  • 陶瓷造型
  • 當代藝術
  • 藝術領域
  • 藝術門類
  • 陶瓷藝術
  • 陶藝家
  • 藝術語言
  • 青花釉裏紅
  • 演繹
  • 高開低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