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香港猩紅熱個案急升 14歲少女不治未現明顯症狀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30日 22: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3月28日電據香港明報報道,香港今年猩紅熱個案異常急升,較去年首季激增4.4倍,更由以往主攻10歲以下兒童,演變成青少年感染個案比率升三成。

  其中首宗死亡個案14歲聖保祿中學女生,臨終前一日原來曾往養和醫院門診求診,有投訴指有關醫生斷錯症令她無辜送命。養和醫院承認,因死者求診時無明顯猩紅熱徵狀,該院一駐院醫生未能診斷出她感染猩紅熱。

  特區政府衛生署指調查至今並未發現猩紅熱有特殊變異,但承認青少年感染猩紅熱後入院比率高達六成,須加強監察疫情。

  截至本月20日,衛生署今年錄得的548宗猩紅熱呈報個案中,近11%患者是10至19歲青少年,較去年同一年齡層感染個案只佔不足8%明顯增加。

  令人關注的是,去年全年錄得8宗中毒性休克綜合症,患者以10歲以下兒童為主,年齡中位數只有6歲,9名需接受深切治療的病者年齡分佈是1至8歲,中位數亦只有5歲。但今年首3個月錄得的3宗中毒性休克綜合症個案中,2人屬11歲、14歲青少年;5名需接受深切治療的病者,年齡分佈提高至8至17歲,中位數升至11歲。

  防護中心總監曾浩輝1月時明言,須深入調查引起猩紅熱的甲類鏈球菌是否有變種抗藥和特殊變異,以致轉攻青少年人。

  署方回復明報查詢表示,截至目前資料,未發現病菌在分子類型分佈上有轉變,仍以M12和M1屬主流類型,但病菌對“紅黴素”抗藥比率高企在七至八成,另一種抗生素“青黴素”則仍然有效。

  不過,署方關注到今年感染猩紅熱的青少年中,須入院的比率高達58%,故他們仍須密切監察猩紅熱在各年齡群組的活躍程度,以了解此症在不同年齡群的嚴重程度是否有變。

  至於1月18日死於猩紅熱的14歲少女,在1月6日至17日發病期間,曾5度向3名私家醫生求診,本報早前接獲投訴,指少女死前一天(17日)開始出現呼吸急促症狀,當日她曾在母親陪同下往養和醫院門診部,向一名當值醫生求醫,但該醫生疑斷錯症,未能確認她感染猩紅熱並病重,翌日少女已出現敗血性休克並不治。該名懷疑斷錯症醫生目前仍在養和醫院門診部看症。

  養和醫院回復記者查詢時承認,涉事醫生是在2009年才在該院門診部服務,但肇事少女1月17日前往求診時並無出現明顯猩紅熱症狀,加上猩紅熱甚少發生在青少年身上,故醫生未能確診為猩紅熱。發言人強調,院方以病人安全為首,亦有獨立臨床管治委員會監察臨床服務水平。

熱詞:

  • 猩紅熱
  • 症狀
  • 敗血性休克
  • 少女
  • 醫生
  • 青黴素
  • 紅黴素
  • 感染
  • 個案
  •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