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李涵和學校,一道美麗的教育風景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9日 13: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學生愛心義賣,校長積極響應。

  “學生的時間神聖不可侵犯。”“落不到學生發展上的改革都不是真改革。”接受採訪時,李涵不止一次地陳述著這些觀點。聲音很沉靜,也很柔美,但隨著對她了解的深入,你會分明覺出這柔美和沉靜背後的堅毅、果敢與不容置疑。

  李涵有令人驚嘆的音樂天賦,管樂、小提琴、鋼琴、琵琶、打擊樂,她幾乎樣樣拿得起,甚至美聲她也不怵。每回學校舉辦藝術節,她都會應學生之邀,登臺拉上一段曲子,唱上一首歌,與學生同樂。她的這些本領不是專修來的,而是上小學時在學校文藝隊一點點磨出來的,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李涵要在學校力推有效教學,要把課程的水分一點點擠出來,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讓教育去“順應天性、涵養德性、張揚個性”。

  對於學校教育,李涵還有一套獨特的生爐火理論,這與她從小的生活經歷有關。她説,那時,她每天早上上學前都要做一大家人的飯,如果晚上封煤爐時不小心爐火滅了,第二天就得重新起火。這對她做教育有很大啟發。比如,每一次學校開展德育活動就像是在生爐火,要持續保持溫度,否則,爐火熄滅了,還要重新去點,費時費力還達不到效果。

  李涵有一雙靈巧的手,更有一顆聰慧的心。在她成長的那個貧乏年代,她如饑似渴地讀書,不僅學會了十幾種樂器,而且一些被同齡人遺忘的手藝,比如做針線活、織毛衣、繡花,她也一樣一樣地學。在她看來,一個喜愛藝術的民族一定懂得遵守社會秩序和公德,也更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一個具備了藝術修養的人,也一定善於自我約束和自我平衡。因此,她總是要求自己的學生和老師要不斷地去豐富和完善自己。

  李涵説,她是一個校長,更是一個家長。因此,在管理學校時,她更多的會從家長和孩子的角度而不單從校長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每天早上,只要不外出開會,她都會在校門口迎接學生入校。去班裏聽課,她總會早去幾分鐘,晚走一小會兒,跟學生聊聊剛剛上過的課,問問最近的情況。在辦公室,只要有老師或學生來敲門,無論多忙,她都會停下手頭的工作,聽他們説話,跟他們談心。每一次學校出臺新的教育教學改革舉措,她都會給學生、給家長、給老師寫信,告訴他們改革的初衷、願景和方向。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埋頭于學校的各種活動中,跟老師在一起,跟學生在一起,李涵説,這是她的幸福所在,也是她的存在價值。

  李涵和她的學校,早已融為一道美麗和諧的教育風景。

熱詞:

  • 教育教學改革
  • 有效教學
  • 風景
  • 德育活動
  • 校長
  • 家長
  • 老師
  • 學生發展
  • 爐火
  • 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