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南方日報:被消費的海子與被消解的杜甫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9日 06: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對很多人來説,在每年3月26日這天緬懷海子是一次固定儀式。這似乎是大眾視野中關於詩歌為數不多的興奮點。而在這之前,進入公共話題的重要詩歌事件幾乎都與其文學本質無關。“下半身”詩派有其整套詩歌理念,但引人注目無非是因為聳人聽聞的“下半身”,同時對應着人們對詩人群體集體墮落的想象;“梨花體”的風行滿足了網絡時代的娛樂需要,與其文學史意義卻毫無關聯。

  只有海子,23年如一日地滿足着人們關於詩歌的正面想象。自屈原以來,中國詩人的受難形象在海子身上得到當代展現。人們要以一個臥軌自殺的詩人祭奠他們流亡中的理想主義。海子是瞬間的劇烈的死亡,而大多數人則經歷着理想主義的慢性死亡,過程同樣令人悲傷。紀念海子,緩解了人們對曾經的理想主義日復一日被謀殺的現實悲痛。吊詭的是,人們對於詩歌和海子的分裂態度:一方面,可以用最矯情的方式紀念海子,另一方面,對現代詩人的嘲諷挖苦同樣毫不掩飾,“你才是詩人,你全家都是詩人”這句常用罵人語就是最好詮釋。

  詩人杜甫最近火熱的程度不下於海子。今年誕辰1300周年的他迎來了中國網民的紀念,那就是中學課本上杜甫畫像被改成各種塗鴉。“杜甫很忙”如同微博造句一樣,網友一個接一個給同一個畫像上的老杜改頭換面。有的老杜穿上科比球衣打籃球,有的老杜懷抱黑絲美女,有的老杜騎着摩托拉風……那個沉吟着“無邊落木蕭蕭下”的嚴肅詩人,成為微博時代的娛樂明星。除了一些過於惡意的惡搞之外,多數網民其實並無惡意。效果也不錯,原本古板的杜甫形象變得親切可愛,更加人性化,讓人更願意靠近。後現代主義在中國的市場,就在於其崇尚的戲謔、解構、反宏大敘事迎合了中國社會的文化需要。重大文學人物、政治人物的形象消解是近年的文化潮流,從神壇上走下來的歷史人物無數,對杜甫的戲謔不過是最淺顯程度的消解。

  合理的消解沒有問題,問題在於缺乏建構。一方面,經濟發展後的消費主義與文化上的消解、祛魅潮流一拍即合。“文革”時期的服裝、生活用品、歌曲電影,被加以後現代包裝成為時髦商品,印有雷鋒形象的帽子、衣服、書包在淘寶上賣到火爆。另一方面,文化的無根和虛無讓人無所適從,破除消解之後的空虛的唯一辦法就是更加極端的消解。一切都被納入消費主義的龐大勢力拼圖,在那裏,仿佛要什麼有什麼,要物質有物質,要性有性,要理想主義?雖然這是稀缺品,但我們還有海子。海子是我們時代理想主義的共同消費品。我們要的只是海子這個速食的消費品,要的不是真正的詩歌,幾乎沒有人關心海子做了什麼,他的“神性寫作”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們高舉理想主義的旗幟為海子的離去嘆息不已,但我們不關心現實詩人的死活,更不關心理想主義的真實處境。我們沉迷於消費和消解,一切納入消費範疇,一切意義和價值都可被消解。我們將海子放到神壇上,又將杜甫從神壇帶到人間,這一切都那麼合情合理,令人愉悅。等到杜甫熱過去,我們就可以同樣戲謔李白。而等到三月過去,我們就將忘掉海子,仿佛理想主義從來沒有來過一樣。

熱詞:

  • 海子
  • 杜甫
  • 文學本質
  • 文學史意義
  • 消解
  • 詩歌
  • 梨花體
  • 文革
  • 下半身
  • 理想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