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台灣剩女問題引發連鎖反應 不容忽視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9日 05: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台灣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台灣《中央日報》網絡版今日刊載透視集指出,台灣剩女問題、生育率超低的問題,都已經嚴重到可能撼動社會的穩定發展,的確無法繼續忽視下去。

  全文摘編如下:

  台灣資深作家、新秀“立委”張曉風日前一席“剩女説”的質詢,引發社會高度議論。台灣男人是不是因為怕麻煩、怕自己“罩不住”,所以娶所謂的“比較聽話”的“外籍配偶”,這種説法可能有待商榷,但是,且先不論這個觀察結論所暗示的某種“性別刻板印象”,台灣適婚年齡女性的不婚或者未婚比例之高,的確引人關注。

  雖然要不要結婚、跟誰結婚、結了婚之後要不要生小孩,這些都是個人的選擇,政府不應介入個人的決定。但是,從社會發展與競爭力的角度來説,個人的婚育抉擇的結果,最後往往會成為為公共議題,因為社會是個人所組成的,個人的自發行為,累積起來就正是“社會趨勢”;而社會趨勢就是帶動整個社會變動方向的力量。

  若是從這個角度來看,那麼,婚育問題就不只是個如何選擇與決定的“小我”的問題了,而是影響社會發展的“大我”問題。如果台灣真有張曉風所説的“剩女現象”,很大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環境不利於婚姻、特別是不利於女性結婚;從職場到育兒,台灣社會可以説給予年輕人的婚育條件十分不理想;一個年輕女性如果有意步入婚姻,她不一定會有必須在工作與家庭兩者間做一抉擇的壓力,畢竟現在多是雙薪家庭,因為經濟的考量,很多男性還巴不得另一半工作、繼續留在職場。

  但如此一來,女性將面對生兒育女的壓力。現在家庭型態是以“核心家庭”為主,一個小家庭生了小孩,年輕父母如何在兼顧工作的情況下,照顧孩子?更何況,生了孩子後,家庭開銷更大,年輕夫婦往往需要更多工作來賺取更多一點的收入。

  試問,在這樣的情況下,有多少女性願意走入婚姻、走入家庭?又有多少年輕人即使結了婚也不敢生小孩?台灣剩女問題、生育率超低的問題,都已經嚴重到可能撼動社會的穩定發展,的確無法繼續忽視下去。

  但解決之道並不是如張曉風所關切的“要讓台灣男子願意娶台灣女子,這才是一種愛台灣的表現。”個人的婚育選擇實在很難上綱到“愛不愛台灣”這樣的層次,因為人總是做他認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

  法國曾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人口負成長對發展形成極大的衝擊,法國政府意識到這一點,認為“一個人生不生小孩已不再是個人的事情,而是整個國家和社會的事情。”因此國家及地區要負起責任,企業要負起責任,甚至於,那些不生小孩的人也要負起責任,於是從更利於婚育環境著手,讓育有子女的年輕夫婦享有更輕的稅賦、更多的教育與社會福利的資源;也是供誘因讓企業願意付出更多的力量幫助職場年輕人結婚生子。

  結果的確對法國的生育有很大的幫助,如眾所週知,台灣地區的生育率已低於法國了。

  非洲地區有句諺語是“同村共養”(It takes a village),意思是養兒育女是一整個村子共同的責任,現代社會同樣需要這樣的觀念與實踐方式;台灣的剩女問題背後就是生育率低的問題,社會與企業的力量一定要投入進來,與每個個人一同面對、分擔、解決婚育雙低這個重大的挑戰。

  (來源:中國台灣網)

熱詞:

  • 剩女
  • 台灣男人
  • 台灣社會
  • 婚育
  • 社會趨勢
  • 性別刻板印象
  • 大我
  • 核心家庭
  • 中央日報
  • 張曉風